埃因霍温不是被转载出来的

冯婧
【编者按】这里是一位作者之前给澎湃新闻的来信。互联网时代,分享精神和版权保护,究竟是什么关系?什么才是对待知识的合法方法和正确态度?我们认为,这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最近,我们又陆续接到作者关于文章被随意转载的投诉。在微博等平台上,此类事件又一次引发热议。我们决定,把这封来信发在这里,供大家讨论;我们也希望,这样的较真越来越多。
(开放式创新,需要基本...
冯婧
【编者按】这里是一位作者之前给澎湃新闻的来信。互联网时代,分享精神和版权保护,究竟是什么关系?什么才是对待知识的合法方法和正确态度?我们认为,这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最近,我们又陆续接到作者关于文章被随意转载的投诉。在微博等平台上,此类事件又一次引发热议。我们决定,把这封来信发在这里,供大家讨论;我们也希望,这样的较真越来越多。
(开放式创新,需要基本...
为何「看不懂的就是艺术」!?
法兰蔻
这篇文章是回应卡特陈在微思客推送所写一句话的回应:坊间流行这样一种说法——「看不懂的就是艺术」。
我们常常看见类似这样的言论,并被这样的言论打断了我们进一步了解艺术的可能性。或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思考「为什么我们看不懂艺术」?我们看不懂的艺术是哪些艺术?是哪个时代的艺术? 坊间流行这样的说法当中所指的「艺术」,我想或许是指「当代艺术」。「当代艺术」有两个意涵,1960...
王尔德:复兴作为谎言的艺术
文/卡特陳
艺术为何物?
有别于约翰•济慈(John Keats)的至理名言Beauty is truth, truth beauty(美亦真,真亦美),王尔德认为美是一种虚构,艺术即谎言。这种“对不真实的美妙事物的讲述”才是艺术的真正目的。他崇拜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并这样写道:“艺术起始于抽象装饰,起始于那种纯然虚构的、令人欢悦的作品,它们只与不真实和不存在的事物打交道。”在他看来,艺术不是生活的镜子...
改革开放后中国法律系统的演进:回顾、反思与挑战(下)
善泽
实质理性与回应型法律系统的正当性困局
被迫回归实质理性的法律系统被重新打入形式主义的冷宫,极易沦为政治需要与行政便宜的背书工具。诚然,纯粹工具性的法律系统由于无需再面对“自我创造并维持正当性”的艰巨任务,相较于具备形式理性的法律系统,对自身内部结构的稳定性与自洽性的需求都大为降低——这表现在教义化的智识体系陷入“不堪所用”或“脱离实...
(封面照片来源http://t.cn/RzKGvVd)
【西洋•字花 × 盘古客| 编者按】
马尔克斯以哥伦比亚「千日战争」作为这本小说的时代背景,「千日战争」的同时也爆发霍乱。霍乱成为这本小说的双重意涵:具像表现在乌尔比诺是一位瘟疫专家;抽象概念是马尔克斯将相思之苦比喻为霍乱,一虚一实呼应着霍乱对于人们在做抉择的影响。网络上一位朋友的点评是「霍乱这个疾病在本片有着相当关键的比喻,对达萨来说,表面看来是让他找到真爱的...
(封面图为电影《魔幻月光》海报,电影译名为台湾版本,大陆译名为《魔力月光》)
我的全部努力不过为了普通的生活
——《魔幻月光》影评
灿兮惨兮
伍迪•艾伦总是在影片中以一个日常生活中典型的有理想化形上思考的人物角度切入。他的作品主人公无论职业身份如何多变,多是知识分子或中产阶级一类,他们属于人群中自视精英的一派,同时饱读文学哲学类书籍因而在生活中随时可以引经据典。这些和导演本人一样带有一些些傲...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金融创新?
廖珂
1492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西奥利在他的著作中记录了威尼斯的商人们所使用的一种名为“复式簿记法”的记账方法。这是现代会计的雏形,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它告诉人们他们的店铺、商船以及工厂等形式的企业经营状况如何——不管是远在东方的橡胶园还是驶向新大陆奴隶商船。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得以分离,公司的“所有权”得以在人们之间自由买卖,企业筹集到更大规模的资本从而扩大了...
柯文哲“公民开讲”与“商议民主”
童志超
在刚刚过去的台湾“九合一”地方选举,无党籍候选人柯文哲以58.2% 的压倒性优势击败国民党籍候选人连胜文,当选新一届台北市长。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竞选过程中,柯文哲本人不仅收获了绝大多数台湾年轻人的青睐,其竞选组织更是得到了不少专家学者的认可。共识网曾在2014年11月21日刊文《目击台湾“九合一”大选:“公民开讲”深度震撼》(点击页面下方“阅读原文”,可浏览共识网此...
周永康移交司法,外媒怎么看?
(图片来自路透)
【BBC:列周永康关系网+强调薄熙来+‘most feared'】
报道分析形容周永康曾是最令人恐惧的高级官员。
Zhou Yongkang was allegedly the most feared and powerful senior official before he retired two years ago from the pinnacle of China's decision-making body.
文章称,周永康和此前被判决无期徒刑的薄熙来有密切的工作伙伴关系。给薄熙来的判决定性为“对中...
宪法学者的宿命与使命
林来梵
(1913年天坛宪法草案起草者,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非常高兴,今天能拥有这样一个发言机会。我临时定了一个题目,在纪念我们这个宪法实施三十周年之际,想谈一谈我们宪法学者的宿命与使命。
大家知道,我们现行宪法已经实施了三十周年了。在纪念宪法实施三十周年之际,我们中国的法治状况是怎么样的一个进程呢?对此,我们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在我看来,我们宪法的发展目前恰好处于一...
设问宪法日:宪法准备好了没?
黄明涛
2014年是共和国前所未有的宪法年,执政党刚刚以中央全会的方式高调研议并部署依法治国,而宪法在其中的地位得到尽情彰显;数周之后,我们即迎来了第一个“宪法日”。我们或不难预见如下场景:举国上下全面动员,上至高官下至庶民,纷纷加入到对宪法的宣讲、学习、讨论和评议的热切行动中来——公允地讲,这自然是法治进步的积极象征。尽管我国尚无宪法判例,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释宪机关(...
尼尔之死——《死亡诗社》细思
石琳琳 Cheryl Lynn
伯恩哈德说,任何所谓的顶级艺术作品,都不能追根究底地剖析它,一旦你研究透了,你会发现它什么都不是。我不同意他这坑爹的说辞,他说的是那些虚有其表的作品,或炫技,或煽情,或迎合观众。有些作品不一样,除去其外表,剥下每块组织和血肉,会看到它有骨头。《死亡诗社》表面做的不够精美,不够合群,但它却有铮铮铁骨,和一个傲然的姿态。
它抬起手臂,给了我重重一击...
改革开放后中国法律系统的演进:回顾、反思与挑战(上)
善泽
(图片源于中国新闻网 )
法律系统,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
基于当代社会理论学家的努力,我们可以将当今社会全景,理解为由高度分化、彼此相对独立并自治的“系统”(亦有“场域”之说)组成。以规范性、普适性和强制性为特色的法律系统,自然是社会生活中最为重要的系统之一。这个系统自然包括了一切从事法律职业与研究的主体及其实践,但更重要的是,它...
“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历史演变
——《关于爱国:试论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
童志超
在很多人眼中,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是一对比较模糊并不太容易分清的概念。甚至在一些强调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区别的人看来,前者也不过是后者的温和或积极版本:即当一国人民的国家和民族自豪感是单纯地建立在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强烈对比上时,他们就成为了危险的民族主义者;而若这种感情本身没有包含过多的自我优越性成分,那么它就...
新媒体,不一定如你所想
欧阳伶星
舍基的一位朋友和他四岁的女儿一起看DVD,电影放到一半时,小姑娘毫无征兆地从沙发上跳起来跑到电视机屏幕背后去。他的这位朋友以为她想看看电影里的演员是不是真的躲在屏幕背后,但这并不是她要找的。她爸爸问:“你在做什么?”小姑娘从屏幕后方探出头来说,“找鼠标。”
女孩理所当然地认为以你为对象的媒体需要将你包含进去。她吸收的是其身处的文化,完全没受到过去媒介文化的污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