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尼尔之死——《死亡诗社》细思

石琳琳 Cheryl Lynn

伯恩哈德说,任何所谓的顶级艺术作品,都不能追根究底地剖析它,一旦你研究透了,你会发现它什么都不是。我不同意他这坑爹的说辞,他说的是那些虚有其表的作品,或炫技,或煽情,或迎合观众。有些作品不一样,除去其外表,剥下每块组织和血肉,会看到它有骨头。《死亡诗社》表面做的不够精美,不够合群,但它却有铮铮铁骨,和一个傲然的姿态。

它抬起手臂,给了我重重一击。大男孩尼尔的自杀,就像一颗炸弹在我脑子里炸开,轰的一声,一片火海,所有神经回路都暂停了三秒。然后,我恢复知觉,第一个生理反应是流泪。

尼尔瘦高英俊,热情率真,聪明勤奋,成绩优异,有表演天赋。这样的男孩自杀,谁能不惋惜呢?

惋惜之余,还有一个很难回避的问题:谁应该为他的自杀负责?

尼尔的好友陶德在雪地里疯了似的走,边嚎哭边痛诉:“是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杀了他!”他替尼尔的所有朋友说出了心声,在同龄人眼里,尼尔的死全怪他的父亲。

尼尔热爱表演,他背着父亲报名了一场话剧,凭借优越的条件成功拿到了主角。在压抑的高中环境下,平时稳重的尼尔兴奋得像个疯子,在寝室里激动地上蹿下跳,一向现实的陶德最后都被他感染,和他一起疯。

尼尔无法抗拒梦想的魅力,从小到大,那是他真正快乐的时刻。于是他继续瞒着家里,伪造家长同意书,参加排练,准备表演。

朋友们都替他高兴,而且他的成绩并没有受到影响,他想等话剧表演完,用自己的课业成绩给父亲个惊喜,同时为自己的梦想争取一下。

但这个想法似乎太单纯了,大人的世界比他想的要冷酷。话剧表演前一天,尼尔的父亲找到他,命令他退出。尼尔和最信任的老师基汀谈心,在基汀的鼓励下,尼尔为自己争取到了第二天的表演。

尼尔的表演很成功,朋友们为他喝彩,基汀大赞他有天赋。只有一个人面无表情,就是尼尔的父亲。尼尔连庆功会都不能参加,被父亲强制带走,走之前警告基汀离自己的孩子远点。

回家后,尼尔被告之他将退学,进入另一所学校重新开始,他以后将进入一所常青藤大学学医,这意味着他未来的十年都被安排好了。尼尔无法接受,百般请求换来的是父亲无情的铁面,尼尔绝望地说:“这是一辈子的事啊!”

基汀曾让尼尔试着对父亲说说自己的感受,尼尔抛出一句:“你知道我的感受吗?”

父亲以长官的气势咬牙回应:“好啊!说说你的感受!”咄咄逼人。

尼尔失望地坐下:“没什么……”

父亲冷笑:“没什么。”

果然强权是软硬不吃,否则它怎么会那么霸道。尼尔看得明白,就算自己说了,也没有用,无论他说什么,都没有用。所以他不再多说一句话,他的心已经冷到极点。

但这在父亲眼里,却是妥协和服软的前兆。父亲为自己的胜利而骄傲,命令尼尔睡觉后安然离开。尼尔在原地默默自念:“我演的很好,我做的真的很好……”

当夜,尼尔把话剧表演用的花环放在窗口,开枪自杀。

自杀前,他漠然地站在窗前,望向远方,不知是在祈祷还是心里记述遗言。

毫无疑问,尼尔是死在绝望中的。而这绝望,是他父亲直接给与的,果决、冰冷、没有任何商量余地。

无论从哪个角度,尼尔的父亲都与他的自杀有最直接、最大程度的关联,他要负最重的那部分责任。

如果他不是用铁腕压制自己的儿子,不留一丝空间,如果他稍微放开一点,退后一步,聪明懂事的尼尔不至于陷入极度的绝望,那种深刻的绝望能让任何人失去理智。在人看不到一点希望,相信未来将是永久的黑暗时,死亡是必然之选。

即使是入狱,还有出狱、逃狱的盼头,往前望去,不是一点光亮都没有。而尼尔陷入的境遇,比入狱还要绝望。他并没有犯错,却要被一个极权的人捆绑一生,名义上这不是惩罚,本质上却比惩罚还要严酷。

基汀曾安慰他,说他可以等毕业后再争取梦想,意思是他早晚有成熟独立的一天,希望在那时会再次出现,让他先忍过当前。

但尼尔完全不信,他太了解自己的父亲。基汀作为尼尔最信任的老师,不少为尼尔的家境和前途费心,他主动问尼尔的情况,鼓励他,安慰他,看他的演出,肯定他的能力与天赋。

单看尼尔在学校的生活,是非常美满的,在基汀独特的教学理念的滋润下,尼尔就像一颗找到阳光雨露的小苗,奋力而茁壮的成长着。基汀很适合尼尔,可以说,他给了尼尔新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尼尔认识真正的自己,并找到了真正的快乐。

可也正是这美满的生活,间接摧毁了尼尔。

如果尼尔没有遇见基汀,一直在古板机械的教学模式下成长,他就会彻底失去真正的自己,会在高压下慢慢习惯顺从。这样他就不会与父亲有激烈的对峙,就不会因为失去自我而绝望,他会按父亲安排的路稳妥的走下去。虽然这会剥夺他的心灵与快乐,却能保住他的命。

自由、梦想、真实……这世上有些东西太美、太贵重,普通的生命消受不起,它们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能把握好的人会得到最珍稀的快乐,而把握不好的人,就会被摧毁。不是所有触碰到这些珍品的人都是“有幸的”,尼尔就是典型的“不幸”。

他还太弱小,还不够强大,他得到的自由与自我实现,对他来说太重了,他不能承受太久,却又不想放手,因为它们是那么的美好,任何事物都不能与之媲美,所以最后他为之付出了生命。

因此基汀与尼尔的自杀也脱不开干系,不是他没能帮尼尔处理好话剧的事,是他的教学理念、他的好意、他对孩子们的热爱和期望,为尼尔铺了一条充满光明的绝路。

除了这两位主要的负责人,就没有其他人了吗?

当然有!

尼尔的母亲。战战兢兢看尼尔的父亲训斥尼尔,没有进行任何干涉。作为一个家庭成员,也许地位不够高,也许话语权很低,她并不能改变什么,但表明自己的态度还是可以的。如果她对尼尔父亲的强横不予以支持,如果她愿意尊重尼尔的想法,哪怕只是对尼尔说一句简单的话,对尼尔来说都是一点点光明。但她没有,她沉默、哭泣,不敢表达自己的立场,她的怯懦熄灭了尼尔前方最后一点希望。

此外,尼尔的学校也责任重大,否则他们不会费尽心思将一切罪责都推到基汀一个人身上。

任何一个人自杀,都不会只牵涉到一个人的责任。一个没有严重精神障碍的人如果选择自杀,其痛苦的处境一定多方原因造成的。

尼尔之死让人震惊的同时,也细细反思。一个人自杀,他的家庭、他的重要他人、他所处的环境都有责任,仔细剖析完就会发现,如果之前有哪个人、哪个环节稍微变动一下,也许这个人就不会死。

尼尔的父母抱着他的尸体悲痛欲绝,父亲流出悔恨的泪水,可他并不懂尼尔对自己扣下扳机的真正原因。

基汀翻开尼尔的书,扉页上写着几句诗,向往宁静、自由的心跃然纸上。基汀痛哭,他明白尼尔的选择,可这只让他更痛心。

无论是谁的什么样的泪水,都挽回不了一个年轻的生命。惟一让人欣慰的是,尼尔真的自由了。

★本文经作者授权由微思客推送,首发于“微思客WeThinker”微信公号(wethinker2014)。作者石琳琳,系微思客作者,如需转载,请附上本说明,并附上本网页链接。

话题:



0

推荐

微思客WeThinker

微思客WeThinker

432篇文章 6年前更新

秉持“跨界思维、国际视野、协同探索、分享新知”的理念,聚焦公共生活,致力于推出原创内容的志愿者团队。网站:www.wethinker.com 联系邮箱:wethinker2014@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