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艾滋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

高耀洁

艾滋病是世界公认的瘟疫。中国艾滋病病人处处受到的歧视, 但无人追查发生歧视的原因? 主要原因中国艾滋病疫情是“血浆经济”造成的恶果,政府官员大力捂盖真相。硬说中国艾滋病主要是性传播、吸毒传播,广大民众对艾滋病不了解,只知恐惧,造成了广泛性的歧视。中国四川南充发生8岁艾滋病孤儿坤坤,遭遇二百多村民签名驱使他离开村。

(全村200多人联名写信驱逐8岁艾滋病孤儿坤坤)

从这个事实经过来看,村民们对艾滋病完全不了解。因为无知产生了惊人的恐惧,所以才会发生“写联名信驱赶坤坤”这一可悲现象。这个责任应该由谁负责?作者亲自接触艾滋病病人13年,并没发生感染見照片。多数民众不了解情况,自找害怕,我可以答复艾滋病不是人们想像中那么的可怕。以下这十几张照片者有卖血、输血传播,婴幼儿是输血或母婴传播。

 

预防艾滋病,必先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症状、特征、预防措施,包括对紧急状况的应对方法和对母婴传播的阻断。不仅要知道、要了解,还要学会具体操作方法。为了我们民族的健康,生命的安全,这篇文章请每人阅读,艾滋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

1、预防艾滋病必先了解其传播途径

(高耀洁手下无体温表,艾滋患儿发烧,她低头测试病儿发烧的情况)

1)性接触传染。是艾滋病在世界传播的主要途径,占全部病例的3/4,包括男女间及男男间性行为。在中国官方报道这一途径传播导致的艾滋病病毒感染正不断增多。


(高耀洁坐在床上,看望艾滋病人李华)

2) 血液传播。在中国,由于90年代血浆经济盛行,在血站卖血或因病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及血制品而感染的人数量众多。中国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血祸”,31个省没有一个空白点。

3)母婴传播,又称围产期传播。由携带艾滋病病毒的母亲经过胎盘、分娩产道、母乳喂养等把病毒传染给新生儿或婴儿。

注:答复读者预防母婴传播的措施

妇女发现怀孕,首先去医院或防疫站抽血检查艾滋病病毒抗体。为了下一代的健康,中国每个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对妇女孕期检查都应建立常规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若发现艾滋病病毒抗体呈阳性者,立即对该孕妇采取以下三项措施

(高耀洁怀里抱着输血感染艾滋病儿邸抗抗)

(1).给孕妇服用抗病毒药物,作阻断疗法,避免子宫内胎儿被艾滋病病毒感染。
   (2)妊娠足月或接近围产期孕妇发现产兆时,立即执行剖腹产手术,避免胎儿通过产道时被艾滋病病毒感染。
   (3)新生儿母乳,哺养是最大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渠道,应用人工“喂养”。因婴儿免疫力脆弱,不应与患有艾滋病的母亲接触。

以上方法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孩子不会发生母婴传染。如图:

其母因手术输血感染艾滋病已十余年。其父是健康的。其母在采取了三种保护措施之后,产下这名男孩。男孩已三岁,未感染艾滋病。

(4)其他。移植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包括艾滋病病人和已感染艾滋病病毒但尚未发病的人士)的器官、接受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捐献的精液等、使用艾滋病病毒污染的医疗器械(如牙医器械)及其它用具等进行创伤性治疗,都有可能造成传播。

我国特殊的意外传播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1)职业传播(又称职业暴露)。指因为职业原因接触含有艾滋病病毒的体液而传播。手术中使用艾滋病病毒污染的器械,可能使医务人员感染。与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密切接触的人员,如医务人员、警察、理发师、殡葬人员等,如果皮肤有破损时不慎接触携带者或死于艾滋病者的体液,也有可能感染。

(2)马路游医传染。在中国一些县城的大街小巷,常有无证牙医摆摊设点,他们通常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所用器械从来不严格消毒,牙科器械都是多人共享。如果他给一名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拔完牙,用同一器械接着给其他人拔牙或镶牙,后者就可能被传染。

(3)马路理发传染。近年某些城市郊区和乡镇集市上,马路边理发师随处可见。有些过往行人经常请这些“马路天使”理发刮脸。殊不知这些理发刮脸从业人员使用的刀剪只管使用不管消毒,谁能保证理发刮脸者中没有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这些刀具一旦刮破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皮肤,就可能将可怕的病毒传染给他人。

(4)马路耳朵穿孔传染。一些爱美的年轻女性为了图快捷和省钱,喜欢在地边摊上为耳朵穿孔。这些地摊从业人员通常不是专业医务工作者,穿孔所用器具从不严格消毒,因此极可能造成艾滋病病毒互相传播。

(5)马路修脚传染。有些修脚师傅在马路边摆一个小凳,铺上一块白布就给人修脚。修脚用的刀具从不消毒,一把修脚刀给这人用了再给那人用。倘若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与其他人共享同一把刀修脚挖鸡眼,健康人有可能被感染。

2、艾滋病病毒传播的要点

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艾滋病的传播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可怕。艾滋病传播必需有以下四个要点:

1)必须有体液。主要是血液、精液和乳汁(注意:不包括唾液或汗液)进入。 
2)必须是足量体液。像蚊子叮咬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后叮咬健康人这种情况,因为涉及体液量极微少,不足以致病。
3)必须是新鲜体液。艾滋病病毒本身非常脆弱,离开人体一段时间或经过与诸如糖盐等化学物质接触便死亡。因此,像已经凝固的血液、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接触过的食物等,没有传染艾滋病的危险。
4)未破损的皮肤,即便接触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血液也不会感染。性交之所以会造成传播,是因为没有安全措施时带病毒的体液进入体内或接触了破损的粘膜。

3、哪些情况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高耀洁探望输血感染艾滋病,病危的崔晓庆,坐在床边)

与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接触是否就能患病,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普通的人际接触导致艾滋病病毒传播几乎是不可能的,不必顾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明确指出:

1.游泳池里不会传染。艾滋病不像红眼病,虽然它比红眼病严重得多,但传染性却没有那么严重。即使一个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游泳池中失血,把病毒散布到池内,因病毒在体外只能存活极短时间,加上含病毒的血液被大大稀释,传染的危险性下降为零。

(高耀洁给母婴传播艾滋病的程威威喂奶)

一般的社交行为不会传播。如,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是安全的。若把舌头探入对方口腔内(此时称“湿吻”),如果其牙床或口腔粘膜恰好有破损的伤口,病毒就可能经此进入血液。吞咽病毒不会发生危险,因为胃酸杀灭病原体的能力较强。拥抱就更不用说了,肯定没有危险。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打电话、一起乘车、乘船、乘飞机、同住一室、共享办公桌、购物、使用钞票、劳动和学习,同样没有危险。

(高耀洁与两个卖血感染艾滋病病人一起吃饭)

与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同饮一杯水,不必顾虑,其原因是病毒量很少很少,而病毒与空气接触几分钟后就会死亡。同样原理,病毒一经烧煮就不能幸存,因此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给你准备的食物和水都可以放心地吃和饮用。即使不烧煮,病毒通常与糖、盐、酸等化学物品接触后也会失去活力。因此,一起进餐是安全的。

4. 饭店等旅游业的工作人员有传染上艾滋病的危险吗?没有,道理同前。服务业人员在工作场所是没有传染危险的。接触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衣物、被褥、浴池、马桶等一切用具,不会传染。     

(高耀洁怀里抱的是郑州市儿童医院输血感染艾滋病的幼儿)

5. 咳嗽、打喷嚏、出汗、小便,也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因为唾液、眼泪(去年在国际权威的《艾滋病》杂志中,有人发表了对眼泪和房水的最新研究成果。目前认为如果艾滋病病毒侵犯视神经、泪腺,房水和泪水内可以存在大量艾滋病病毒。然而,泪水等引起的艾滋病病毒传播尚未证实)、汗水和尿液中不含艾滋病病毒(严格意义上唾液里是有艾滋病病毒的,但是由于量不足而且唾液本身有杀菌作用,因而其基本不可能传染艾滋病病毒)。

6. 蚊子、虱子、跳蚤、苍蝇、臭虫、蟑螂等昆虫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7.只要服药得当通过长期规范服药治疗,的确可以将艾滋病病毒降低,直至测不到,在艾滋病病毒测不到的情况下其传染性几乎是零,就是说艾滋病病毒测不到的时期,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没有传染性。

4、成人艾滋病的症状与发展的表现 
感染期/窗口期: 是刚刚“接触”艾滋病病毒到能够确认感染艾滋病病毒之间的时期。在这一阶段,10% 至15% 病人有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往往还发生乏力、多汗、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咽痛、咳嗽、打喷嚏等症状,症状常较轻微,有时出现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表现头痛、神经性症状和脑膜刺激症。因为找不到原因,容易被本人忽略,直至3个月(极个别人半年)后艾滋病病毒抗体才呈“阳性”反应, 这时才可以发现病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潜伏期/无症状期:艾滋病病毒感染后的平均潜伏期是2至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一阶段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健康人无明显区别,但艾滋病病毒抗体呈“阳性”反应。潜伏期不是病毒“静止期”,更不是平安期,艾滋病病毒在持续复制(繁殖)时随细胞核的分裂而增多, 之后对机体免疫力有持续加重的破坏作用, 感染者的健康状况日益下降。 

艾滋病发作前期:是艾滋病即将发作的时期。感染者此时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主要临床表现包括:

1)全身症状。病人常有病毒性疾病引起的全身不适、肌肉疼痛等症状。有疲倦无力及周期性低热,常持续数月。夜间盗汗,3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10%以上。

2)淋巴结肿大。生部位多见于头颈部(如颈后、耳前耳后、颌下)、腋窝、腹股沟等处,是无痛性肿大。

3)各种感染。此期除了全身症状和浅表淋巴结肿大外,常常出现各种特殊的或复发性的非致命性感染。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糜烂、充血、有奶酪状覆盖物等。   

艾滋病发病期有三个特点:

(病人16岁卖血,感染艾滋病,22岁病重,高耀洁探望他,同时给他生活费)

1)严重的细胞免疫缺陷。晚期持续发热38摄氏度以上,乏力、恶心、厌食、体重明显下降, 三个月内一般下降十几公斤,病人出现严重病容。

2)可发生各种致命性机会性感染。如结核病、肺炎咳嗽、脑炎头痛、肝炎、胃炎、腸炎腹泄、口腔黏膜糜烂,霉菌感染(俗称“白毛舌”),进食困难、全身脓疱疮奇痒等。

3)可发生各种恶性肿瘤。卡波氏肉瘤为特有的肿瘤。免疫功能全面崩溃,常出现多种神经症状,继而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病症,直至死亡。

5、儿童艾滋病的症状与发展
因直接输血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较多,其亲属(父母、兄弟、姐妹等)若无高危行为,艾滋病病毒抗体均呈阴性。儿童多发病于学龄前,不曾卖血,不曾吸毒,更无性行为。另一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途径, 是母婴传播, 其母亲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或艾滋病病人。

(高耀洁和三个艾滋病弃儿合影)

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多因表现特殊,在做全面体格检查(含实验室检查)时才发现已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儿童无明显的窗口期,病情多有以下表现:

1)营养不良,厌食、消瘦、抑郁、发育迟缓,经常腹泻、打喷嚏、咳嗽、夜间盗汗等。
2)生病容易被医生误诊,发病的次数越多,病情进展越快。
3)易患口腔炎(真菌感染)、中耳炎、疖肿、带状疱疹、全身脓疱疮、气管炎、肺炎、肝炎、败血症,甚至患心肌炎、脑病、淋巴结综合症状等。

儿童患艾滋病与成人不同,若不经治疗,其病程进展较快,生存时间短,合并症多,常因神经系统损害、腹泻并发脱水、肺部病变引发咳嗽、呼吸困难,神经系统损害引起昏迷,因皮肤等处感染引起败血症等而死亡,儿童卡波西肉瘤很少发生。若不经良好治疗,病儿在短时期内死亡。

目前发达国家对艾滋病治疗水平有所提高,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者及时服用抗病毒药物,在感染后的存活期可长达30---50年。

6、危机的紧急处理
(1)医护人员懂得预防艾滋病的措施,传染艾滋病的机会很小很小,有过有几例医务人员被病病毒感染的事故,那是由于在操作中不慎被艾滋病人血液污染的剪刀、针头扎伤。

(2)男男同性恋人员,感染艾滋病机会较高,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性关系混乱,一个人往往有数十个甚至上百个性伙伴,其次,直肠粘膜很薄,很易破损,这样艾滋病病毒很容易经此而进入患者血内造成他人感染艾滋病。   

由于艾滋病仍然是不可治愈的传染病,所以预防是极其重要的措施。中国有句老俗话说: “尚医(高尚的医生) 不治已病, 治未病”说明了疾病重在预防。从经济与卫生角度上来看预防远胜于治疗。接触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较多的医务工作者及青年志愿者,很有必要掌握一些紧急处理的知识,尤其是身体的新鲜创伤及皮肤损伤接触到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新鲜体液时,应掌握以下处理方法。

哪些情况可能造成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呢?如果手被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使用过带血的剪刀、针头等刺破出血,或者在徒手并且皮肤有破损情况下帮助病毒携带者处理伤口接触大量新鲜血液,就有可能造成感染。不过,医务人员传染艾滋病的可能性很小。极少有医务人员被感染的事故报告,是由于操作中不慎被病毒携带者血液污染的医疗器械损伤造成的。

这种情况的紧急处理如下: 
1)损伤后立刻用流水冲洗,配合使用普通肥皂即可。如果是血液或体液迸溅到眼睛或口腔中,建议使用1000至2000毫升生理盐水冲洗15分钟。

2)如果被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刀具等扎伤手指,应该注意在流水下边冲洗15钟,同时从手指的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尽可能让伤处出血。之后用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并包扎或缝合伤口。

3)在最短时间内到传染病医院门诊寻求医疗救助。通常是24小时内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来阻断病毒在自己体内复制,服药28天为一疗程。

4)暴露者应在当日和6周、12周、6个月、12个月后,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结果均为阴性时,才能证明没有被感染。

5)通过专业的暴露后预防可以将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降低在0%的左右,医务人员中有不少事例。

7、建议接触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较多的人士注意
1).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徒手接触不熟悉或熟人的血液和体液,将一切血液和体液视为有感染性的,这样才可以最有效地保护自己。

2). 必要时候可以戴橡胶手套及家用胶皮手套,或者用塑料袋、衣服、卫生纸等用品进行隔离施救。需注意应用一次性物品与器械,重复使用的各种物品与器械必须及时严格消毒。

3). 应当宣传这样的知识:简单地提倡使用安全套来预防艾滋病,这做法是有缺陷的。安全套的确有预防作用,但它很难达到100 %的成功。更佳选择是性交往时谨慎、负责,认真注意自我保护。

4). 有病求医时,特别是需要注射和输血时应到正规医院。
 

(作者高耀洁于2015年2月11日在美国纽约重修,并授权微思客发布)

★本文经作者授权,由微思客特别推送,如需转载,请完整转载,并务必注明:本文转载自“微思客WeThinker”微信公号(wethinker2014),作者高耀洁。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话题:



0

推荐

微思客WeThinker

微思客WeThinker

432篇文章 6年前更新

秉持“跨界思维、国际视野、协同探索、分享新知”的理念,聚焦公共生活,致力于推出原创内容的志愿者团队。网站:www.wethinker.com 联系邮箱:wethinker2014@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