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周国平对于完美女性的标准错了么

罗元婕

2014年至今,女权主义好像势不可挡。从和《哈利·波特》中赫敏有同样智商的艾玛·沃森在联合国的讲话,到李银河长年同居的伴侣出现,再到25岁泰勒·斯威夫特在唱片界与八卦界的强势表现,成为现代年轻女性新标杆。女权主义的大旗简直是随风飘扬。

直到前不久,沉寂已久的周国平再一次横空出现。他在微博上说,“一个女人才华再高,成就再大,倘若她不肯或不会做一个温柔的情人,体贴的妻子,慈爱的母亲,她给我的美感就要大打折扣”。此直男癌患者般的言论受到口诛笔伐,一方面是因为极其“政治不正确”,另一方面,就是一大批追求自由平等的女性由瞠目结舌变成失望,最后转为了愤怒与不解:都2015年了,万物都快要联网了,怎么还有这种所著颇丰的作家发表这种迂腐的男权主义言论。对我而言,周先生选择网络这种媒介来发表自己的言论,挺讽刺的。显然,如今发展迅猛的科技,和“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种有利于男女平等的论调,看似极大解决了社会分工中的性别问题,但很可能,一切都没有变。

性别观念的塑造是建立在社会互动上的。 因此,性别关系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科技领域。电子科技的兴起为女性参与科技带来了积极的变化。首先,男性不再是电子科技以及电子物件的主要消费群体。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客户端对女性消费能力的解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次,网络空间所提供的匿名性,很好地模糊个人的物理性别、身份。同时,电子科技的运用更多需要的是脑力,而不是蛮力。这极大地把女性从传统的机器--性别关系中解放出来。

但无法否认的是,目前很难判断,技术是否能够彻底改变性别关系,毕竟女性对电子技术的深度应用还是有限的。比如,在我码字的时候,隔壁桌3个男人正在热火朝天地讨论硅谷行业信息,而这个小群体中的唯一女生,正在用手机看韩剧。再举一个专业一点的例子,根据2014年美国劳工部的数据显示,美国软件开发者的女性比例为20%,黑人或西班牙裔的女性比不到6%。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女性在美国商界和金融领域的从业比例高达56%,在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中的比例为36%,在律师中的比例则为33%。

大部分女权主义者认为,科技与性别之间的关系反映社会发展水平,而在互联网和电子科技的时代之前,技术是男性排斥女性的主要手段之一。比如,70年代和80年代的自由主义女权主义(liberal feminism)指出,科学的本质是开放的,而科学应用到技术上时才有了男女之分。长久以来,机械、工业、制造业等的的男性从业占了大多数,导致在一定程度上,男子形象成为了科技的代表。这归咎于女性早期在理工科方面的受教育权受到了限制,工程领域的女性从业者寥寥无几。到了90年代,自由女权主义进一步探索,女性在科技领域的表现及所受待遇是否能有所改变。而相应研究综合出来的结论是,技术之所以与男性特质相关,是因为它将很多具有男性特质的隐喻、表象、标识聚合在一起,并化为己用。

关于女性在科技领域的参与感不强问题,另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分析来自激进女权主义与文化女权主义(radical and cultural feminism)。他们强调的是科技本身带有的性别权力关系(gender power relations), 研究重点在于技术的发展、应用的过程,以及此过程中的性别塑造。大量研究表明,女性被技术排斥的现状,就是工业革命后果。工业革命极具男性特质,期间的机器设计、制造等都是由男性主导的。同时,很多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与之后相关联的贸易,均为男性主导。另外,女性的特征,如母性、生育、照顾他人、爱好和平等,是与自然关的。可是西方科技,按照Dona Haraway的话,从本质上来说,是 “由男性主导的带有种族歧视的资本主义,向自然索取资源是它的特质”。 它这种男权主义的特质是天生的,因此科技会试图掌控女人与自然。

新兴电子科技,与历史上任何新技术的出现一样,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伴随着它们的,是女性在受教育权、就业权等的的进一步平等。近期的女权研究将重点放到了性别与技术的相互作用上。他们意识到,性别和技术是相辅相成,谁都没有先于谁存在。当今的科技发展速率之快,是前所未见的,电子科技对性别塑造的影响大小,一时很难判定。但就像Haraway说的,“真正的(性别)解放来自于意识的重塑”。其实我们应该感谢周国平先生的大胆之言。现在,广大真心尊重男女平等的人士也借此看清了前方还有多少荆棘。

(罗元婕,微思客“祛魅”版块编辑,新媒体工作者,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研究生)

参考资料:
· Wajcman,J. (2004) Techno Feminism. (2004) Cambridge:   Polity Press
· Wajcman,J. (2007)     ‘From Women and Technology to Gendered Technoscience’ in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     Society. Vol.10, No.3, pp 287-298
· Haraway,D.J. (1991). Simians, Cyborgs, and Women: The     Reinvention of Nature. London: Free Association Books.
 

★本文经作者授权由微思客推送,首发于“微思客WeThinker”微信公号(wethinker2014)。如需转载,请附上本说明,并附上本网页链接。作者罗元婕,微思客“祛魅”版块编辑,新媒体工作者,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研究生。

话题:



0

推荐

微思客WeThinker

微思客WeThinker

432篇文章 6年前更新

秉持“跨界思维、国际视野、协同探索、分享新知”的理念,聚焦公共生活,致力于推出原创内容的志愿者团队。网站:www.wethinker.com 联系邮箱:wethinker2014@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