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封面图为电影《魔幻月光》海报,电影译名为台湾版本,大陆译名为《魔力月光》) 

我的全部努力不过为了普通的生活
——《魔幻月光》影评

灿兮惨兮

伍迪•艾伦总是在影片中以一个日常生活中典型的有理想化形上思考的人物角度切入。他的作品主人公无论职业身份如何多变,多是知识分子或中产阶级一类,他们属于人群中自视精英的一派,同时饱读文学哲学类书籍因而在生活中随时可以引经据典。这些和导演本人一样带有一些些傲慢色彩的人都是既渴望生活又厌恶生活的矛盾体。

我们确实可以承认本片的男主人公和导演本人的愤世嫉俗有类似处,就如同此前有评论文章说这可能是近年来最接近伍迪•艾伦本人的男主角。作为一个在全欧洲巡演的著名魔术师,他博学而苛刻,对他人总是有近乎挑剔的眼光,在一个无神论或称唯物立场上,他总是自己扮演人群中“上帝”自上而下的视野里批判他人和现实。生活中温情脉脉的东西被他看作是麻痹和堕落的,以一种独有的哲学式傲慢不断宣称人生虚无,当然在这部作品中导演并没有为男主人公安排太多深奥台词突显他的这一特点。

然而这部作品并不是导演近年来逐渐趋向现实妥协生活的代表作,相反伍迪•艾伦的所有作品都立足当下,针对困惑于爱与生存的矫情男女们。只不过随着导演本人年岁的见长,从早年作品中每次沟通世界的荒诞可笑到后来逐渐趋向困惑无解直至近年来突显出一丝对世间的温暖气息。

尤以作品《午夜巴黎》以来风格的转变最为人津津乐道,爱其者说伍迪•艾伦“展现了自己的生活状态,开始与年轻时候固执的自己交谈,允许世界存在更多的可能性。”反对者自然认为导演垂垂老矣过了自己创作的巅峰时期,因而作品中透露出的和解温暖恰恰是一种疲乏的信号。他不断从大量内景对话情节设计转向欧洲各处的美丽外景配以曼妙复古音乐。这种暖色调的场景和音乐的大量充斥使得观影者都几乎忘却了伍迪•艾伦电影本身——尤其是伍迪艾伦式的风格本身,最见长的是犀利台词的批判和讽刺,他用一系列冷傲的话语对世界进行无用的对抗。

以本片来看,电影里夏日的南法蔚蓝海岸无敌风光,配以导演擅长的爵士乐,上流社会色彩明艳的复古着装,使观众沉浸在时光倒流到上世纪20年代远离战火硝烟的一个度假别墅。男主人公口中对神秘主义或者有神论的批判讽刺,时代设定中精神分析的流行和对科学理性主义的迷恋崇尚都被大大背景化乃至削弱。因而说伍迪艾伦在此片中继续复写自己有关神论和信仰的主题是有所曲解的。对灵媒或者神秘主义信仰的突出完全是为了剧情事件的需要。情节的起承转合也仅仅是意外的躲雨这老套的戏法。

可我们恰恰忘记了伍迪艾伦自从做导演那一日开始就一直遵循着一条要和世界和解沟通的道路。一个从大学哲学系肄业的青年走向写作和导演的道路,我们可以说从一开始伍迪艾伦就是透过电影这一实践方式,来沟通自己的形上思考和现实世界,虽然一生中无数作品呈现各个阶段的沟通成果各有不同。换成一个学术性说法,整个二十世纪的西方哲学走向不断渴望反对形而上的桎梏,无论从现象学运动的口号,还是分析哲学日常语言学派运动。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伍迪艾伦依照自己的理解离开学院式的哲学思考。因为我一直很迷恋与道德相关的话题。相比时下的政治或社会话题,我碰巧更关注哲学,所以我的电影当然也就看似很关注存在主义等哲学命题。吸引我看的、想去拍的,都是些有关哲学主题的电影,关于“我们为什么在这里,为什么这件事情那么糟糕,我们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想这不该被误解为有学识吧。(引自10年专访中导演自己所说)

从本片男主人公来看,他依旧是对自己的生活会这样那样感到不满和困惑,乃至于他在求婚场面中依然放不下傲慢的自尊心,这个被拒绝和唾弃的场面才是全片的灵魂,理性审慎的思考在有关爱的话题前显得荒唐可笑。一个单纯感性的女人勾起了他对生活本能的爱和欲望,理性之外的迷狂真正被他感受到。他虽然一开始有着恐惧和拒斥心理,怕自己堕入往日一直鄙视的庸众里,而最后终于承认把世界颠倒过来后世界显得富有乐趣。

正如男主斯坦利自己说的,他一直投身于揭穿那些宣称魔幻神秘主义的把戏,却比任何人渴望这世界上真正有他所不能破解的神秘事件。这正说明他表面是一个对现实失望的人,内心底却无时无刻不渴望能找到生活里纯真美好的东西让他对现实充满希望。因而导演只是在重复自己一个问题,我们在现实中如何生活?

注:标题取自诗人穆旦的《冥想》

【但如今,突然面对着坟墓,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 ,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 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 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本文由微思客推送,首发于“微思客WeThinker”微信公号(wethinker2014)。作者灿兮惨兮,系华东师范大学政治系硕士,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交流生,专攻政治哲学 。 如需转载,请附上本说明,并附上本网页链接。  

话题:



0

推荐

微思客WeThinker

微思客WeThinker

432篇文章 6年前更新

秉持“跨界思维、国际视野、协同探索、分享新知”的理念,聚焦公共生活,致力于推出原创内容的志愿者团队。网站:www.wethinker.com 联系邮箱:wethinker2014@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