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12博物馆装X指南

法兰蔻 

一、博物馆最让人沮丧的地方在哪里?

【博物馆是高傲,冷漠,知识殿堂,参观博物馆是精神折磨】

若要谈博物馆为何及何时成为知识殿堂,那么就要从15-16世纪谈起。15-16世纪起,西欧人突破海的限制,开始到世界各地收集各种人工物与自然物。到了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之后,原本是皇家的收藏品摇身一变,成为公众的文物。19世纪,考古学家发现古代文明的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更让西方各大博物馆以百科全书的脉络来妆点自己博物馆的馆藏,这样疯狂的全世界收集成为一种全球竞赛,博物馆越大,文物越多,例如罗浮宫,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都是在这样的脉络下,让自己的藏品倍增。这些博物馆所提供的讯息量往往过多,常让观众迷失于博物馆知识大海中,不知如何学习。这样的状况一直要等到20世纪后半期后来慢慢有改善,博物馆工作者的目光从「物」开始转向关注「人」的需求,不管是从博物馆研究、展示、学习活动设计,开始以观众的角度出发。

其次,我们要了解博物馆学习与学校学习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学校学习是一种正式学习形式,强调标准化课程、进度与成果评量。学校学习一定有终极答案,也就是一种汇集思考 (Convergence thinking) 概念。

博物馆学习最大的特色是鼓励观众进行开拓性思考 (Divergence thinking),也就是说一种思考、一种发问,一种开创性、有创造性的思考模式,最重要的是没有终极答案。因此,到了博物馆不在于找到多少答案,而在于产生多少疑问与思考。若您想要找到一个终极答案,在博物馆可能会撞墙。或您觉得约姑娘的时候,一定要给答案,那她的答案可能与您不同,甚至不认同您的答案,这也就是您会失利的原因。其次,博物馆这种强调自我探讨学习方式,若您没有事先准备,那么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常常会迷失于各展区,眼睛看累了,脚累了,却无所收获,我想这就是最令观众沮丧的部分。

既然这样沮丧,那为何还要去博物馆?

二、试想您为什么非得去看翠玉白菜不可?

【博物馆物件给您最直观的感受,博物馆是一个沉思,反省的场所】

若您在google art project 看见台北故宫文物翠玉白菜(http://t.cn/R71qnpz),当您在屏幕前,zoom in, zoom out的动作,可以看清楚翠玉白菜上头两只螽斯与蝗虫细节,若您有机会来台北故宫,您也愿意排半小时的队伍,一睹翠玉白菜的庐山真面目。

一睹庐山真面目的心情,就是博物馆最吸引观众的地方。博物馆文物给观众一种最直接,最直观的感受,这也凸显出博物馆学习的特性。当您目中所见真实文物,您亲身感受到文物的实际尺寸与大小,您或许与它有更深刻心灵互动,它或许勾起您内心不可言说的正面或负面的回忆,也都让你永记在心。其次,你可以慢慢观赏它的每个细节与整体,这样的观看是无法从屏幕中得到满足。

(翠玉白菜 (照片来源维基百科http://t.cn/R71cpym))

以我自己为例,2013年11月28日我去北京首都博物馆参观【佛韵-造像艺术集粹展】,我已经忘记展示内容,但是,我永远记得那次展示给我的感受,让我感受到佛国境界神圣氛围。当我驻足在佛像面前,蹲下腰,一心一意透过大约十公尺长的木轮,去看清楚释迦牟尼佛,回想内心对于佛的崇敬,不需言谈,只要静静站在作品面前,感受它的佛性,艺术性,以及艺术与自身关系的连结。当我走出来时,看见该展的结束语「佛教造像是,带有宗教情感的艺术创作活动,要符合教法仪轨,又要追求高超的艺术表达。」我的内心赞叹着,这样的展示的确达到高超艺术表达的标准。这件文物的展示方式,提供观者另一种观看视角,让观者更能专注去观看物件。


(佛韵-造像艺术集粹展(作者提供))

(佛韵-造像艺术集粹展(作者提供))

博物对象第二个价值在于这些文物都是人类生活遗留物。不仅是可以让我们了解先人是怎么想的,怎么生活的,怎么面对人生的挑战,怎么与他者互动,怎么经营自己的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甚至到其他的国度。我们从这些物质遗留学习到先人的智能。

博物馆的第三个价值在于让我们汲取经验,记取教训。从前人的身上学到经验,学会反思。以柏林犹太博物馆的展示为例,Fallen Leaves 这份艺术作品让我们亲身去感受,当时大屠杀肃杀氛围及短暂的生命。虽然历史一再告诉我们,人类永远会犯同样错误,博物馆展示的前人的遗留物给我们一个机会去思考这样的问题。若人类可以跳脱这样的轮回,或许对生活经验与生命价值有不同的思考。我想这就是德国博物馆给我们的一些提示与想法。


(Fallen Leaves / Jüdisches Museum(作者提供))

若您觉得参观博物馆很重要,那么我们来谈谈怎么参观博物馆可以获得最大效益,而不是白忙一场。

三、参观博物馆得到最大效益的小秘方

【参观前:思想准备;参观中: 转个弯,处处有惊喜;参观后:复习,再复习】

(Are you ready? Let’s go (作者提供))

小贴士一:思想准备

想要有所收获,参观前的准备功夫很重要。首先,上网了解展览及主要教育活动,依参观目的,选择有兴趣的展览。透过阅读说明内容,以及相关的文物来了解这些说明文字与文物是否足够了解这次的展览主题。阅读完毕网络信息,您也查询相关的知识,若您心中依旧有疑惑,请您根据这些疑问,到现场去找寻答案。有过这些小准备,参观时,您将不会雾里看花,甚至不知怎么看,而迷失于展览厅。

小贴士二:转个弯,处处有惊喜,换个角度看物件

很多参观喜欢到每座博物馆找镇馆之宝。找到镇馆之宝之后,就满意了?还是可以深入观察它,了解它,让它成为内心的收藏品。

我们可以参考Gail Durbin, Susan Morris, and Sue Wilkinson在 A teacher’s guide to learning from objects,说明如何深入观看博物馆文物或艺术品,也请您以翠玉白菜或其他您自己钟爱的文物为例,细致地解读文物,比较与您之前的参观经验有何不同。

这些文物不仅只是展览物件而已,它们有它们的故事,我们可以从它们的身上了时代所赋予给它的意义;同时,我们也可以去重新诠释,赋予它们新的意义,甚至连结到与现在生活经验,开创出不同功用的创意或艺术品。

小贴士三:如何参观展览

观众去博物馆参观可能是觉得展示是新奇有趣、独特,是真迹/真品,镇馆之宝。

若就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的定义「博物馆是一座永久的非营利机构,为大众与社会服务。藉由典藏、保存、研究、传播、与展示所有有形无形的人类与环境遗产,达到教育、研究与娱乐的目的。」(2007ICOM 国际博物馆协会),我们可以想想博物馆专家会怎么看博物馆,基本上就是探究博物馆的典藏,研究,展示,学习等面向。

博物馆馆藏品特色可能是一般观众不会去注意的部分,但相关的博物馆专家一定会注意到这座博物馆主要典藏有哪些。往往博物馆典藏特色决定了博物馆的类型与特色,例如北京首都博物馆可以列为综合性博物馆,安阳殷墟博物院就是一座考古类型博物馆。

藏品的分类是研究与保存最基本的元素,有了良好的分类标准,甚至进一步的数字化,可以缩短研究与保存的流程;还有藏品来源合法性及典藏品应用新方向,也是非常值得探讨,还有目前最夯的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商品,都需要从藏品当中去找寻新的创作元素。

博物馆展示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将主题、文物与人三者之间,透过美学、空间安置的方式,完整地呈现出来。每次的展览都由一群不同专业者协同合作的成果,如何有一个完美的策展团队,需要有很好的策展人,有效、清晰地与不同专业者沟通,达成共识。每次策展的参与者,包含策展人或研究员决定此次策展主题、方向与选件,典藏与保存人员一一盘点展件的状况,教育与学习者开始规划适合不同群组观众的学习需求,展示规划者将策展人的抽象性的理念与文字性的内容,诉诸具体的展览内容。因此,一次展览,就是这些专家的合作作品。

若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当您去参观博物馆展览的时候,您可以逆向地思考,其实观看展览,看懂博物馆展示,等于是解构博物馆专家们如何传递他们想要传递的知识与思想,当您可以正确解读透过展览所传递的知识,那么才等于您真正看懂展览。

观看博物馆展览的时候,先了解自己的动机;其次,看看策展人怎么去规划展览,从展示的总说明,每个展区的次说明,以及说明与展示文物之间是否相呼应,文物是否可以印证展示说明文字的内容,看完每一区的展览后,您是否有一个完整的概念,甚至您会发现到一些策展人没有讲出来的内容,没有展示的文物,这时候,您心中形成一种疑惑与质疑。策展人策划主题,有他自己说故事的角度,那么他为何采取某某角度去说,为什么不采取另一个角度去说故事,两种角度或者观点有何差距与不同,都是值得您去探究的方向;最后,他挑选哪些文字与文物去诉说他的主题?这都是在参观展览的时候,可以放在脑袋中的一些想法。

我有个习惯是到每座城市,一定会去他们的城市博物馆,看他们怎么说自己的城市的故事。我去每个国家,一定会拜访他们的国家博物馆或国家历史博物馆,去了解他们怎么说自己国家的故事。同样的历史知识,不同的国家将会怎么去述说,怎么传递给本国人? 作为外国者或者游客,自己对于这座城市与这个国家的认识,与展览内容有何不同?对于同一个议题,不同述说的角度与面向,我可以从中去思考不同利益关系人的述说方式。

四、小贴士使用效用

若您可以好好运用这些小贴士,反复应用,在未来参观博物馆展的时候,将不会毫无所获,而是慢慢地增加自己的乐趣。

★本文经作者授权由微思客推送,首发于“微思客WeThinker”微信公号(wethinker2014)。作者法兰蔻,台北人,系微思客总监,博物馆工作者。 如需转载,请附上本说明,并附上本网页链接。 

 

话题:



0

推荐

微思客WeThinker

微思客WeThinker

432篇文章 6年前更新

秉持“跨界思维、国际视野、协同探索、分享新知”的理念,聚焦公共生活,致力于推出原创内容的志愿者团队。网站:www.wethinker.com 联系邮箱:wethinker2014@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