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元嘉草草 | 英国约克大学语言学博士生

 

最近网上流传这样一个段子:


(。•ˇ‸ˇ•。) 哼!都怪你 (`ȏ´)不给人家买也不哄哄人家(〃′o`)人家超想哭的,捶你胸口,大坏蛋!!! ( ̄^ ̄)ゞ 咩 QAQ 捶你胸口你好讨厌! (=゚ω゚)ノ要抱抱,嘤嘤嘤,哼,人家拿小拳拳捶你胸口!!!(。• ︿•̀。)大坏蛋,打死你(つд⊂)
但是,如果你和你的伴侣说不一样的语言,你该如何用外语“嘤嘤嘤”拿小拳拳捶Ta的胸口?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这个话题。爱,能够跨越语言的障碍?

我们在表达情绪的时候,语言并非是唯一的渠道。我们可以通过动作,例如拿小拳拳捶胸口;我们也可以通过表情(。•ˇ‸ˇ•。), 通过哭泣来宣泄,但语言无疑是情绪沟通里面的一个重要渠道。

Dewaele认为亲密关系中的沟通,主要依靠三个渠道:视觉层面的沟通,例如脸部表情、肢体语言和手势等;话语层面的沟通,指通过语言表达的内容;声音层面的沟通,指说话时候的声调、声量的大小、表达的语气等。

如果沟通在这三个层面上的表达不一致,则有可能引起误解。例如,你用小燕子天真无邪的表情(视觉层面),配上容嬷嬷的声线(声音层面),说“嘤嘤嘤,哼,人家拿小拳拳捶你胸口!!!”(话语层面),这表达的到底是爱还是不爱? 

 

(图片来自:胥渡吧@腾讯视频) 

为了了解来自不同语言背景的情侣在情感沟通上是否有困难的,Dewaele采访了429位受访者。这429受访者都是来自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97%受访者说两种语言以上,女性居多(77%)。除了3位受访者只用自己的母语与伴侣沟通以外,14%受访者在和伴侣沟通中混合使用自己的母语和伴侣的母语,37%的受访者采用一种伴侣和自己都会的“共同语言”来沟通,49%受访者则使用伴侣的母语沟通。

Dewaele问这些受访者,在亲密关系刚开始的时候,你向你的伴侣表达你的情绪有困难吗?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有困难。但当被问到“用另外一种语言去表达情绪的时候,是否会觉得没那么真诚(genuine),情感表达的强度会下降?”,超过60%的受访者并不认为用非母语表达会显得不真诚。

有趣的是,Dewaele发现,虽然男性和女性受访者都表示在用非母语表达情感方面没有困难,但如果对比女性受访者与男性受访者的话,女性受访者则更加感觉到表达的困难和没那么真诚。另外,在210名使用伴侣的母语作为沟通语言的受访者当中,有84.3%的是女性。Dewaele表示,这可能跟样本中的女性比男性掌握更多门语言有关。


       那么,这些沟通的困难,又是从何而来?当我们向对方表达爱的时候,说“我爱你”和说“I love you”,表达的情绪是一样的吗?Dewaele的另外一个研究,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Dewaele问卷采访了1493名受访者。他问了这1493名受访者这样一个问题:

“在你所掌握的这些语言里,‘我爱你’所表达的情感浓度(emotional weight)是一样的吗?如果不一样,在哪一门语言里‘我爱你’表达的情感是最强烈的?”

问卷结果显示,45%的受访者认为‘我爱你’在母语里是最强烈的;30%的受访者认为用母语和用外语表达是一样的;25%的受访者则认为,在外语里的‘我爱你’是最强烈的。


       看来,哪一种语言的“我爱你”更加有“杀伤力”,跟语言文化有紧密的关系。像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这些有着丰富的“爱的表达”的语言,人们则往往要在母语里选择恰到其份的那一个表达,来对应英语中的“I love you”。而在中国、日本这样不轻易表达爱的文化里,人们要么会更倾向于用外语来表达,要么就是在自己母语里找不到相对应的表达。

Edward Halls在<Beyond Cultures> 里根据沟通类型区分了两种文化:low-context culture和high-context culture。High-context culture指的是语言无法表达所有的信息,更重要的信息是在“语境”里。很大一部分的信息是蕴含在肢体语言、一个眼神、说话的语调里。如何破解这些“语境”规则,则需要长时间在这个文化内才能领会。在high-context culture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有一套‘内部’共享的沟通规则,例如在什么场合,对着什么人,应该如何表达、说什么话。而这些规则不是明文列出、直接习得的,而是通过成为这个文化内部的一份子,‘耳濡目染’习得。

相对应的low-context culture沟通方式则非常直接,语言表达的内容就是大部分的信息。中国、日本等大部分亚洲国家,都是属于high-context culture,美国则是low-context culture的代表。当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绝对的high-context culture或者low-context culture,这里说的只是一个趋势。 

 

             图片来自book.google.co.uk.

 

当一个来自high-context culture的人和一个来自low-context culture的人谈情说爱的时候,如何沟通,如何表达爱,就成了一个难题。值得注意的是,“我爱你”这三个字的表达并非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诗经》里表达爱,用的是“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在新文化运动之后,“我爱你”这个类似翻译体的表达才开始出现并被大众使用。

那么,在新文化运动100年之后的今天,爱要如何说出口?从最近流行的段子看来,有可能是 “嘤嘤嘤 ,哼,人家拿小拳拳捶你胸口!!!(。• ︿•̀。) (傲娇脸)”。


 
References:

Dewaele, J. M., & Salomidou, L. (2017). Loving a partner in a Foreign Language. Journal of Pragmatics, 108, 116-130.

Dewaele, J. M. (2008). The emotional weight of I love you in multilinguals’ languages. Journal of Pragmatics, 40(10), 1753-1780.

Hall, Edward T. (1976). Beyond culture. Garden City, NY: Anchor Press.

编辑:元嘉草草  

 

 

话题:



0

推荐

微思客WeThinker

微思客WeThinker

432篇文章 6年前更新

秉持“跨界思维、国际视野、协同探索、分享新知”的理念,聚焦公共生活,致力于推出原创内容的志愿者团队。网站:www.wethinker.com 联系邮箱:wethinker2014@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