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星|残障之声残障权利倡导团队成员
(各种约车软件. 图片来自tech.qianlong.com)
据了解,我国现有8500万残障人士,在出行方面面临诸多困难,“打车难”就是其中之一,而近年来兴起的网络约车平台正在改变这一局面。与传统的出租车运营模式相比,在协助残障人出行方面,网络约车平台具有显著的优势。约车到指定位置,免去了视障人士找不到出租车的困扰;实时的文字信息沟通免去了听力障碍、语言障碍者因和司机交流困难的苦恼。另外,透明的评价体系让轮椅出行人士再也不用担心被拒载而不敢出门了。可以说,网络约车改变了包括残障人士在内很多人的出行方式,显著降低了残障人出行的难度,为残障人平等参与社会各项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这份联名信,人们关注的可能是残障群体为了出行便利主动发声,但更值得关注的,是残障群体因自己的实际需要,在公共问题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从而促进公共问题的讨论,推动社会进步的可能性,及过程。
传统的出租车行业在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方面已经不大适应当下大众的需求。一方面由于经营权被政府垄断,大多数出租车行业从业人员不得不面对高额的“份子钱”和高价营运证的压迫;另一方面,运营车辆数量被控制导致运力不足,整个市场出现被动的供小于求的状况,使得出租车各方面服务始终无法满足乘客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尤其是移动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网络约车平台应运而生。这对于公众来说犹如一阵清风。网络约车平台提供的服务车辆无论在车况、车内环境等硬件上,还是在服务效率方面都较传统的出租车有很大的提高。这也是网络约车平台在政府并不认可,及传统出租车行业从业人员抗议下仍蓬勃发展的原因。
网络约车不仅仅在满足乘客出行方面具有优势。以上海为例,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市的出租车服务已经进入瓶颈期,两个方面的问题特别突出:第一,叫车难,出租车供不应求。以四大出租车公司为代表,上海目前共有约5万多辆出租车,运力资源紧张,雨天等情况下尤甚。第二,运力资源存在较大浪费,经济与环境效益低。2014年出租车日均客运量282万人次,仅占本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的15.6%。当前模式下的出租车基本上是全天候行驶在道路上的,空驶率达到了47%,浪费能源的同时还加重了交通拥堵。这也加重了交通管理部门对于增发出租车牌照的顾虑。总体来说,当前城市出租车服务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服务效率和社会满意度等指标均处于较低的水平。而网络约车的出现能解决以上的很多问题。
虽然网络约车还存在不少监管上的问题,但如前文所述,因其在满足公众出行需求、服务质量、节约能耗、减轻城市交通拥堵等方面较传统的出租车具有显著的优势,我们可以认为网络约车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但目前因种种原因,网络约车并未被政府部门认可,各地也出现了出租车司机罢工抗议网络约车的事件。很多关注城市交通的有识之士正积极建议政府尽早出台政策,给予网络约车平台合法经营资质,而这时残障人士为此事的发声,也是给约车平台合法化进程送出了一记强有力的“助攻”。
网络约车对于很多残障人士的出行来说逐渐具有不可替代性,它甚至已经成为一部分残障人士出行的唯一选项。这记“助攻”由残障人士送出,是必须,也是必然。残障人士为自己的需求发声,若能成为推动网络约车平台合法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助推整个出租车行业打破政府垄断,走向真正市场化,这也从客观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在传统观念中,残障人士因为身体某些功能的缺失被认为是能力低下、需要被他人和社会关怀、照顾的群体,残障群体也被认为是社会发展的累赘。在这样的语境下,说残障群体“可以推动社会进步”几乎是天方夜谭的事情。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权利意识逐渐兴起,社会公平成为普遍的民生诉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残障人对自身权利的认识也逐步的提高,拥有平等的社会权利成为绝大多数残障人士追求和向往的目标。
然而,残障人士追求平等权利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往往会遭遇到巨大的阻力,而很多时候,阻力常来自于我们固化的思维方式。很多人认为,满足残障人士的平权需求相当于在人权上给予他们尊重,社会给予福利,对于非残障群体以及社会并无益处。其实这样的想法是片面的。
比如无障碍设施,完善的无障碍设施不但可以让残障人士实现各种需求,非残障人士也能获利。试想,携带行李厢的你一定不希望攀爬几十级高高的台阶,而更愿意拉着箱子走一段斜坡。比如手语表达,很多人觉得手语表达是聋人专有,或只是为聋人服务,和非聋人关系不大。试想,如果我们都学会了手语,不但便利了与聋哑人的沟通,也多了一种交流方式,在某些声音无法传递的场合发挥用处,比如太空漫步。再比如,心智障碍人士所需要的融合教育,以学生融入大众、融入社会为目标,这恰恰与素质教育目标相契合。若实施融合教育,我国教育部门推动素质教育多年也无力改变应试教育为根本的状况,很有可能有所突破。类似这种残障人士根据自己的需求争取权利,从而推动社会进步的例子还有很多,在这就不一一列举。
维护包括残障群体在内的少数群体平等权利不仅仅是对人权的尊重,也不仅仅是对被维护群体的福利,而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这一过程,也是社会重新向多元化构建的过程,这期间,社会也会向着开放、多元融合方向发展,而社会进步也会成为必然。
(图文编辑:露露)
★本文系作者投稿,首发于微思客。如需转载,请联系微思客团队。投稿邮箱:wethinker2014@163.com.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