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image/wbzgw.com) 

一场国际会议如何让蒋介石丢掉政权

李汶龙

1943年是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年,蒋介石与美国总统罗斯福 (Franklin D. Roosevelt)、英国首相丘吉尔 (Winston Churchill) 在开罗共同商讨对日作战方针,以及战后亚洲政治格局,并签署了著名的开罗宣言。这次会议是中国登上世界舞台的转折性契机。这也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统治者首次与西方的平等对话。

关于开罗会议的研究很多,但仍然有一些重要的问题被忽略了:蒋介石是如何看待开罗会议的,他对罗斯福邀请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在到达开罗之前,蒋介石的策略是什么,他想在会上谈论什么问题?蒋在开罗的首要任务是什么?开罗会议对中国和盟军的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于蒋介石而言,这是一次成功还是挫败?

1943年1月,罗斯福曾和丘吉尔在卡萨布兰卡会面,但未曾邀请蒋介石。蒋夫人宋美龄及其兄长宋子文对此表示了强烈不满。在中美联盟建立两年之后出现了很多问题有待解决,罗斯福也有意促成和蒋介石、丘吉尔的三方会谈,让中国加入盟军符合美国在亚洲的战后策略。于是,同年6月,罗斯福让蒋夫人之弟宋子文邀请蒋介石相聚开罗。罗斯福希望通过会面缓和气氛,一方面有助于增强中国军队的士气,另一方面也为会见斯大林 (Joseph Stalin) 铺路。蒋在日记中说,对于这次会面“无意参加”,但“拒绝又失礼节”,为此蒋一直举棋不定。实际上他只想和美方见面,想说服罗斯福提供给中国军事和经济援助。犹豫不决中,蒋介石终于在11月2日正式接受了邀请。

罗斯福很希望与斯大林会面,并曾暗示蒋介石,如果斯大林参加,他将在开罗会议前安排其他的场合与其见面。斯大林忌惮日本和中共而没参加开罗会议,最终选择在德黑兰与美英首脑单独会面。蒋介石对于美苏之间的会议感到十分担忧,她认为在四国之间不可能建立真正的合作。

缅甸战役 (Burma Campaign) 是开罗会议争议的焦点,但蒋介石并没有将其视为要紧之事,而是让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全面负责。在开罗会议开始的前一天,史迪威拿出了作战方案,此后蒋介石的重心就从军事问题转到了外交问题,并且决定要在此次会议上提出此事。蒋希望能够说服盟军帮助中国收回失陷的疆土,他把重心放在了满洲(东北旧称)和台湾上。但是,蒋却不希望罗斯福和丘吉尔发现自己的意图。在日记中,蒋写道对此问题将避而不提,让英美采取行动,这样能够展现中国的气度和风范。在为会议准备的列表上,收复满洲和台湾被放在了末尾。

但是,会前罗斯福和丘吉尔却擅自改变了日程,取消了中方提出的大部分议题。会议上,蒙巴顿将军 (L. Louis Mountbatten) 改变进攻方案让蒋感到吃惊,丘吉尔也并未同意向中国提供每月1万吨的物资。对此,蒋介石并未忧虑,在他看来,罗斯福是“在战术上同意自己的观点”。在一次长达三个小时的晚宴中,蒋与罗斯福进行了充分沟通,就战后的日本、日本向中国的赔款和归还土地、斯大林的共产主义等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蒋在日记中写道,这次会面“非常满意”。

在蒙巴顿的方案被蒋介石决绝后,会议陷入僵局。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 (George Catlett Marshall) 曾邀请蒋介石参与协商,但蒋几次游移不定,让局面进一步恶化。蒋及其部下对于英方的态度并不友好,在与丘吉尔共进晚餐之后,蒋认为这个人“是典型的安格鲁撒克逊人(Anglo-Saxon)……短视、狡猾、自私、顽固”。

蒋介石对于缅甸战役根本不感兴趣,他只希望跟美国处好关系。在11月25日晚的茶话会上,蒋向罗斯福提及了若干事项,比如重新安排中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建立新中美政治会议、提供资助等。为得到美方的支持,蒋介石想尽办法,承诺回国后改善与中共的关系,次日还派自己的夫人去会见美国总统。宋美龄出色的完成了外交任务,让罗斯福同意给中国经济援助。

就缅甸战役而言,美英两方也发生了分歧。英国开始建议暂缓,但美方主张缅甸战役对于太平洋战争而言非常重要。尽管争议一直在继续,但罗斯福向蒋保证,丘吉尔会在缅甸问题上妥协。蒋并不信任他说的话,但觉得“听他这样说,也没有坏处”。而罗斯福一面向蒋示好,一面却向史迪威表示了对蒋的失望,罗斯福甚至下令如果蒋不合作就干脆“除掉他”。

蒋介石在会议结束回国前做了两点指示,一是通过宣传增强士气,提升蒋在国内的威望;另一点是命令史迪威在德黑兰会议结束之前按兵不动。在德黑兰,斯大林与罗斯福、丘吉尔最终支持了进军欧洲的方案,而将缅甸战役搁置一旁。罗斯福随即拒绝了对中国提供贷款和军事援助。蒋知晓后愤而要求弥补,提出双倍援助和十亿美金贷款的要求,但被罗斯福拒绝。罗斯福反而要求蒋介石不要撤回德黑兰行动的部队,否则资助会进一步减少。但蒋还是以抵制日军为由撤军。在史迪威的建议下,马歇尔停止了对中国的供给。

1944年夏天,日军的“一号作战计划” (Operation Ichigo) 摧毁了盟军的东亚战略,中美关系濒临崩溃。马歇尔建议罗斯福,让蒋介石命史迪威为中国全军的最高统帅以落实抗日计划,但蒋并没有这样做。此后史迪威被美国召回,魏德迈 (Albert Wedemeyer) 取代了他的位置。

对罗斯福而言,开罗会议的目的是帮蒋介石树立国际威望并提升中国军队的士气。对蒋介石而言,他只想说服美国提供更多的资助,并承认中国的国际地位。缅甸战役的僵局让盟军三巨头之间产生了极大的分歧,并促使中美关系恶化。尽管在开罗会议上,蒋介石树立了世界级领袖的形象,但此后却面临着政权的衰败。对蒋而言,开罗会议是福是祸,尚且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

★本文经作者授权由微思客推送,首发于“微思客WeThinker”微信公号(wethinker2014),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作者李汶龙,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传媒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微思客WeThinker编辑。

 

话题:



0

推荐

微思客WeThinker

微思客WeThinker

432篇文章 6年前更新

秉持“跨界思维、国际视野、协同探索、分享新知”的理念,聚焦公共生活,致力于推出原创内容的志愿者团队。网站:www.wethinker.com 联系邮箱:wethinker2014@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