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图源网络)
 
作者:宗城 | 微思客编辑
 
编者按
 
又是一年高考季,朋友圈掀起新的一轮怀念高考热。有的人模拟高中生复习的语气;有的人猜测作文题目,回忆高考那一天的场景;有的人调侃:“请回答为什么高考前总要下雨?”村上春树说:“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罢了。”在这里,我说:“哪里会有人怀念高考,不过是想要叙旧罢了。”
 
 (一)十字路口的大学梦
 
小的时候,母亲常在我耳边叨唠:“好好学习,长大后考上清华北大,光宗耀祖。”
 
母亲和父亲是从文革走过来的人,没有上成大学,故而对大学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我是他们的第三个儿子,在他们眼里,我的两个哥哥至少在学业上,是不成器的,原因很简单——他俩都没上名牌大学,于是,他们便把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
 
我的家境并不殷实,多了我之后,他们经济上的担子更重,但在我的学业问题上,我的父亲母亲从不吝啬分文,从小便让我享受着优质的教育,教育我多读书、多学习,学习才是头等大事。纵然一段时间内经济状况不好,我过问,他们也只是笑着对我说:“你好好念书就行了,费用肯定是有的,别想太多。”
 
童年的我,对大学的概念是模糊的。那时候,北大清华只是名字上的差距,我只知道它们是这个国家最好的大学,却并不清楚要上这两所国家最好的大学难度几何,小时候,我甚至吹嘘:“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为国家争光!”
 
那时候,世界很小,可能只是一间教室、一所学校,我以为战胜了身边的人,便彷佛占据了世界的高点,在学校轻易取得的微薄成绩,回到家也不忘炫耀一番。
 
现在想来,自然是感慨年少想法的天真,但在那时,确实是这个狂妄的想法支撑着我不断向前,怀着对学习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看书听课,努力奔跑,只为实现对父母许下的诺言。
 
然而,山花烂漫,终会凋零,没有不坠落的烟火,没有永恒的童年。当人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我逐渐意识到了目标的难以企及,这个口号,随同我要帮助中国足球打进世界杯的梦想,一起被遗弃在记忆的深处,良久不再提及。
 
中考结束后,查询成绩的那天,因为心态起伏,我拜托朋友帮忙查询。几年过去,我进步平平,思想颓废,学习懈怠,连是否能进入市第一高中,我都失去了把握。
 
在初中,我和别的少年一样,也不可避免地感受着青春的洗礼,身体在变,心智也在变,也有叛逆期,也有迷茫期。我开始松懈对自己的要求,满脑子思考学业以外的事情。青春期的少年,有时就是如此,像个傻瓜,总是虚无缥缈地憧憬一场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却把正事抛诸脑后。
 
我不再是学校最拔尖人群中的一分子,唯一可以聊以自慰的,也许就是初中的自己并不努力,仿佛我还有很大潜力可挖。我初中时总喜欢用这个借口安慰自己,甚至做一些无聊的天才梦,后来知道,自己的一点小聪明根本不够用。
 
朋友的消息传来,我有惊无险地考入了市第一高中,仅仅比正取线高了5分。中考成绩出来后,好友圈里悲喜两重天,喜的人较为低调,不过是发条微博庆祝考好,或者顾及失利者的感受,默默隐身。悲的人自然是一把鼻涕一把泪,感慨努力没有回报,自嘲回家耕田、人生灰暗。不过,中考没有高考严,很多人疏通下关系,还是能进入心仪学校的。
 
他们知道,这样会被人暗暗看不起,他们想做的,是进去以后发奋读书,为自己,也为家里人,争一口气。当然,最后成功者寥寥。
 
尽管我发挥地并不好,但毕竟踏入了心心念念的高中,离规划的大学梦又进了一步,我到底是庆幸的。和别的学生一样,我叮嘱自己,高中一定要刻苦用功,拔得头筹。还没开学,我就在夜里和母亲探讨起了高考分数线的事。彼时,考取北大清华这类雄心壮志的话语已经说不出口了,中大、华师、暨大成为考虑目标,最低的预期是一本线。
 
那时候的计算是天真、粗糙的,把各科的预计分数加加减减,暗忖再怎么发挥失常,也不会低于这个分数,于是便得出了纸面上的结果。后来,这种做法重重复复,结果也只有月考和预估分数没有太大出入。
 
(二)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楼房
 
高中的新同学,大致可归纳为“本就在上面的”和“从下面上来的”。“本就在上面的”是指初中便享受优厚教学资源的人,他们大多家境殷实,初中上的就是市区里的重点中学;“从下面上来的”泛指从偏远地区考入市区重点高中的学生,家境相对不如前者,从前的待遇自然也无法和市区生相提并论。他们所处的学校,有缘进入一中的不过零星几人,他们是其中的幸运儿,也是初中当仁不让的学霸。能够今时今日与我们站在一个屋檐下,可想而知这些同学付出的艰苦努力。
 
后来,在与他们的竞争中,我愈发感到自己的欠缺,尤其是坚持程度上。他们把吃苦耐劳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有人说他们是死读书,但我不认同),成绩稳居前列,连同市区生中的学霸,无论早中晚,当你回到教室时,他们早就在自己的位置埋头苦学了,“起早贪晚、废寝忘食”,一点不为过。
 
而且,他们不但学习时间长,学习的专注力也高。每当我在课堂上忍不住犯困,看着还在奋笔疾书的他们,我只能暗自感慨一声,使劲捏自己,撑着不让自己睡着。
 
我的同桌也是标准的学霸。闲暇之余,我曾问及他的初中生活,据他说,他们初中的教学设施实在不敢恭维,因为地区环境一般,基本上,没有比平均水平更高的待遇,老师是不愿意留下来的。而且,由于周围治安颇为混乱,学生走在路上也得小心提防。上课的时候,经常会有大量飞虫大闹学堂,但久了也就习惯了。学校里的学生,大多是无心向学的,在学校里混混度日,中考后一般就成为社会青年。
 
有上进心的学生,学校会让他们集中在一两个班里,这些人是学校少有的指望了,只要能够坚持下去,等待他们的,便是更好的器材、更好的教师、更好的氛围。他们是真正靠自己改变命运的人。
 
高一初期,我在成绩上倒算是顺风顺水。凭借良好的适应状态和仅有的一点小聪明,前两次大考,我如愿以偿地挤入了班级前十。说来也奇怪,今年我们学校的文科生格外的少,高一级新生共2000余人,文科生仅占五分之一。因此,假如不看人数,你在文科总排行里名次显得极为光鲜,我就品尝了两次100名左右的滋味。那段时期,倒也算得上一个小小的成绩蜜月期。
 
但那时我的隐患便已种下,而且直到现在还影响着我。我能够拿到这差强人意的排名,是因为同学的慢热和自己所剩无多的资本,而非过人的努力和专注力...所以,久而久之,他们赶上来了,反超了,甩开了我...我还在原地踏入,甚至渐渐颓靡。最谷底时,我的数学竟能从110几分直跌至40几分...
 
回到家里,我哪敢把成绩告知父母,只好搪塞敷衍。可他们终会知道的,我自然也免不了被问责,至于理由,当时不耐烦的我,常把发挥失常挂在嘴上,被问烦了,就愤愤地锁上房门,直到他们消停为止。
 
但第一次叫发挥失常,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当发挥失常成为常态,我自己也坐不住了,心里也会隐隐不安。
 
电影《致青春》中,陈孝正对郑微说:“大概是我太小题大做了,不过郑微,我跟你不一样,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楼房,我必须让它精确无比,不能有一厘米差池——所以,我太紧张,害怕行差步错。”在学习“从下面上来的”人的日子里,我的脑海中时常浮现出这句话,尤其是是那不被容忍的一厘米差池,自己竟愈发有种感同身受的代入感。
 
我亦曾经和那些纯真少女有过相似的想法“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那时学业还不紧张,还能腾出充裕的时间“疯狂”。但上了高中后,我却愈发地觉得那“疯狂”是对自己时间的亵渎。周遭的人常提及,青春如果只是堆砌在试卷题海,该是件多么乏味可怕的事,他们试图为青春渲染别样的色彩。诚然,他们的设想很美妙,我也时常在书中读到成功人士对自己花样年华的悔憾,然而,我发现我已经发自内心地排斥这种想法的合理性了。我害怕在高考的竞争中落下一分一秒,以至于当我踢球时他们依旧埋头苦读,为了弥补丢失的时间,我下定决心中午奋战于教室。当教室内仅剩我一人时,一种无法言喻的满足感便会涌上心头,这种满足感,当我在黑暗的教室中合上书本时也曾有过。
 
从前看过一些励志故事,大抵是懵懂少年胸怀大志,虽历经坎坷,但发愤图强,终能如愿以偿,然后便写下了自己对于学生生涯的追忆。我又何尝不希望,能够以一个高考成功者的心态回顾自己追逐大学梦的历程。
 
然而,励志故事能够励志,就在于励志的背后有更多失意倒下的身影。我的最近一次大考,还是以不尽人意的结果收尾,尽管此时刚刚步入高二,谈论高考命运为时尚早,可落后终归是落后,躲不过、推不掉,年少时的大学梦,甚至中考后定下的目标,如今都与自己渐行渐远。站在十字路口上,我却无法给自己找到信心,我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进发,还只是沿着领先者留下的足迹,却始终无法自己开拓一条可行之路。
 
那日,同桌问我:“倘若到了高三,你的成绩还是没有起色,你会怎样?”
 
我玩笑道:“跳楼。”同学一怔,我告诉他别当真,正经地答了一句:“我怕死,跳不了。考差了还能怎样,顶多发发牢骚而已,然后还不是得继续学,继续学...”
 
“那高考失利,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呢?”
 
我沉默了,我不知该如何回答。
 
(三)哪里会有人怀念高考,不过是想要叙旧罢了
 
大一时,我发现天津很少下雨,至少在我上大学后,约莫一年的光景,印象中不到五场雨。
 
今天偏偏下起了雨。
 
湿漉漉的马路,湿漉漉的枝干,行人急着钻进车里、躲进屋里,燕子像醉酒般晕头转向。
 
翻看朋友圈,才知道又要高考了。
 
两年前,我在故乡高考,也下雨,而且还不小。像天上的水袋子被调皮的精灵戳破,盛满的水瞬时倾泻。犹记得我在考场答卷,窗外雷鸣电闪,一切声响屈服于雨声,它像一个狂暴的天使,人人纷纷哈腰低头。当我走出考场时,马路的积水已经漫到路旁的人行道上,没有鞋能幸免。
 
我还记得,那两天,父母都特地驾车等我,自然,他们也被淋湿。考试时,他们就在学校外头守候,只待我一出,立刻连人带伞朝我挤过来,让我尽可能少受雨珠子的叨扰。父亲和母亲一直让我专心应考,那两天挂在嘴边最多的话就是:“放轻松”,平日唠叨的母亲为了不打搅我休息,也寡言了起来。
 
但我还是考砸了。
 
尽管考完最后一科,我信誓旦旦和父母说:“我可以考上XX大学!”尽管出了答案后,我凭借往常月考对答案的经验,笃定自己的分数至少不会离谱到某某水平线,但最终分数出来那刻,我还是傻眼了。
 
一种懵懵然的状态,持续良久。整个人像被石膏固定,眼睛肿胀,又死活哭不出来。父母坐在沙发上,沉默不语。空气中满是尴尬。
 
考砸了,就是考砸了。没什么可说的,分数不会变,我这辈子也永远无法知道,为什么会是这个分数。那天晚上,关上灯,我塞在被子里,终于大哭了一场。
 
一种努力被辜负的滋味,漫上心头。
 
毕竟,那个时候把高考看得很重的我,心底里真有种天塌下来的感觉,不惟自己失败的颓唐,还有对父母,对亲友信任、期盼的辜负,我的脸色,他们的脸色,都清楚写着,藏不住的。我的命运会如何,我所要面对的路,在那一刹那,似乎陡增凶险、如履薄冰,我不敢去想,眼前的一切已然令我心乱如麻。我想宣泄,又感到自己如罪人般需要忏悔。矛盾、割裂、悲伤、混乱,歇斯底里。成绩出来后的几天,空气都很凝重,让人喘不过气。
 
屋漏偏逢连夜雨,那会儿,家里也出了一些变故。父亲因为牵扯进一个事件,尽管主要责任方与他无关,但母亲担心别人找他甚至我们一家人麻烦,还是打起十二分精神,有人敲我们家的门,打我们家的电话,我们都小心翼翼。后来,我们仨去厦门旅游,其实也是嫌事情太闹心,想暂离故乡,也好远离是非。高考成绩出来后的一个月,可能是我有记忆以来最黑暗的一段日子。
 
万幸的是,我们家到底挺过来了,日子也有了好转。我的父亲和母亲解决了一些烦恼事,我也获得了专栏写作的机会,每学期的生活费通过外约写稿赚取。也曾想过高考复读,但终究厌恶了日复一日的做卷子刷题,走了出来,就不想再回去,既然选择了北上,便咬牙一直撑下去。我不后悔这个决定,我甚至为我的这个决定感到自豪。它让我一年内看开了很多东西,见识了很多困居家乡一隅所不能领略的风景。
 
 灯下,回首往昔。这些年最后悔的一件事,是把高考看得太重,走出那座塔,才发现塔内生活的荒谬。考后一年,恍若隔世。夜以继日对着卷子蹉跎生活,误了读书,也让自己慌张。所谓高考决定命运,其实不过庸人自扰,命运还在那儿流淌,是怎样,还会是怎样。
 
我怀念高中遇见的人,但断然不会怀念做卷子背书的焦虑。而今天,当我再次谈及高考,并非我真的想要再考一次,而只是因为,我想借个由头,再和当年的老同学叙叙旧。
 
(本期编辑:圆圆)
 
★微思客重视版权保护,本文首发于微思客,如需转载,请联系微思客团队。wethinker2014@163.com
话题:



0

推荐

微思客WeThinker

微思客WeThinker

432篇文章 6年前更新

秉持“跨界思维、国际视野、协同探索、分享新知”的理念,聚焦公共生活,致力于推出原创内容的志愿者团队。网站:www.wethinker.com 联系邮箱:wethinker2014@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