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作者:王庆峰 | 微思客监事
全国5500余万专业技术人才将迎来一个利好消息。日前出台的《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方式,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倾向,科学客观公正评价专业技术人才。
所谓职称制度,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就学术而言,它具有学衔的性质;就专业技术水平而言,它具有岗位性质。问题来了,教授搞学术,民用航空人员搞飞行技术,这俩一个在地、一个在天,评价标准却是“一刀切”,大家都要发论文,都要过英语和计算机考试。这对于偏岗位需求的专业人才来说,显然不公。坊间也经常有抱怨,如一位育种专家,培养出好几个玉米新品种,也发了很多篇论文,可是英语不过关,于是连副研究员都评不上。
要评职称,先过外语和计算机,这一做法多年前就遭到质疑。此前已经有很多地方进行去行政化尝试,比如广东省强调,对科技人才的职称评定要实现向“重科技成果”转化,北京也不将外语作为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硬杠杠”。但问题是,没有国家层面的政策推动,这只能作为小范围试验。这次《意见》出台,对于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都有回应。
一是明确提出不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能力做统一要求。这个是大势所趋,比如一些二三级体育教练员,不用带队训练,也不用出国比赛,要求英语有何用?经常有人问,国外工程师也要统一考英语和计算机吗?当然不可能,比如美国都是考资格证,注册会计师考CPA,金融分析师考CFA,一般工程师都没有统一职称评级,都是自己公司评级别,腾讯、阿里就是这种模式。
二是提出合理设置论文和科研成果条件,尤其是提出了对论文作假的“一票否决制”。论文是评职称的硬标准,必须发。至于评价标准,要看级别和数量,发在CSI上更值钱,发得多也更有戏,大多数时候只要看期刊封面和目录,内容写的啥不重要。这就是典型的行政标准,跟我们今天成为“论文大国”是亲生关系:比如巴西一本无甚影响力的期刊,去年发表1600篇论文中国医疗从业者的论文,占这本期刊全部篇幅的七成。
既然数量和级别是评价标尺,论文造假就很自然了。最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就曝出一个消息:自2015年3月开始,《英国现代生物》《斯普林格》《爱思唯尔》《自然》等国际出版集团出现的4批集中撤稿中,涉及中国作者的论文有117篇。其中,23篇标注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另有5篇被列入已获得资助的项目申请书。
由上可见,要遏制唯论文现象,不仅要实行“一票否决制”,更重要的是从评价方式上,重新回到学术质量的关键点上,实行学术共同体评价,实现学术权和行政权分离。
三是突出评价专业技术人才的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这就关系到一些不那么学术的岗位了,随意举个例子,我国的职(执)业资格里有注册验船师、棉花质量检验师,这都是很技术化的工种。一些航空技术、传播技术方面的技术人员,工作重点是在出科技成果,这些人的贡献就不能用论文来衡量。那怎么衡量?最好由用人单位作为评价和使用主体,《意见》中同时也提到,要下放评审的权限,变行政评审为社会化评审,政府改为事后备案管理。
综上,这个改革其实是权重再分配,从重学历、资历、论文、奖项、外语、计机能力,改为重视能力、业绩和贡献。但这种权重改革后面,还需要考虑一个相当固化的历史因素,就是收入分配。职称可不仅仅是职称,它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直接与职务前景和收入报酬挂钩。对于一些科研单位、高校、公有制企业来讲,这个利益动因并没有被破除。
这里有一组数据。根据“2013年全国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状况调查”,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职称评审的动因分布里,为提高工资待遇的占到了64.4%,为最主要的动因。现在比较直观的是高校教授和讲师,可能学术能力差不多,但收入可以差几千块,晋升前途也大有差别。
这种职称和收入挂钩的情况由来已久,最早可溯及到1986年。当年下发的《关于改革职称评定、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改革的中心是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并相应地实行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度”,直接提出了收入和职称挂钩。历史的惯性力惊人,当年文件要求体育教练会英语,英语考试成为了硬标准;而职称和收入挂钩,在今天对很多人来说,依然是挠破头皮的一等大事。
有必要提一个问题,《意见》将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力?显然,对于一些公有性质色彩特别浓厚的单位来讲,可能影响力有限,因为这些单位的旧有收入分配模式,依然严重和职称挂钩,论文、学历依然将扮演重要角色;对于一些充分市场化的企业来讲,就可能比较自由啦。这些单位可以根据市场化需要,自主评价职称,改革收入分配方式,给专业技术人才比较大的空间。对于一些又有学术性质、又有岗位性质的人来说,就好像没那么清楚了,比如医生和实验技术人员。
对于最后这类人员来说,可以考虑以下方式:1)名和利最好不能双收,搞科研的就要专心搞科研,做岗位的就在岗位谋食,充分发挥个人才能;2)打破收入分配方式,对于一些科研和岗位必须兼具的人才来说,要明确他的职业选择方向,如果偏向于科研,可以实行收入补贴,予其终身制荣誉;如果偏向于岗位,就可以实行合同制,不再进行财政补贴。
可见,《意见》明确的是方向问题,如果要真枪实弹推下去,还要考虑更多细节问题。总之一句话,评职称从根本上是评价人才,就应该以发挥人的能动力为本原,实现人才的价值。
(编辑:kyle)
★微思客重视版权保护。本文转发于南方周末,作者略增修。如需转载,请事先取得授权。联系邮箱:wethinker2014@163.com.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