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十四郎 |二战及民国军事史爱好者,黄埔后人,微思客撰稿人
 
1939年初,本校迁至成都后,铜梁县仍作为一个教学点存在并直至1941年底。而中央军校在成都的校址即为原中央军校成都分校之旧址。根据往期学生们的回忆——“由普通市街进入北校场地区时,有约40米宽(除人行道)笔直的水泥路面的"黄埔路"。踏上黄埔路行进约5米,就有一座钢筋水泥的永久性碉堡,四方均有枪眼,火力能封锁进入黄埔路的三条街道,据说碉堡下面还有地道通往军校大操场。
 
 成都本校校门
 
再往前走约50米,即是第一道校门(牌坊式三拱门),门内为大操场,每当庆祝重要节日或举行毕业典礼时,这里通常都是校长蒋介石检阅教职员生的场所;再前进约150米是第二道校门,也是牌坊式三拱门,两侧则有一副金字对联:“研究崭新军学,期为党国干城”,字是蒋介石亲笔所题。再进去就是内操场,但因限于地形,故只能做集合听训之用。
正中筑有一座钢筋水泥为材质的“中正堂”,这里是举行总理纪念周及各种纪念日的地方,也是一个舞台。里面悬挂有孙中山的巨幅画像和国民党党旗,国旗以及军校校旗。平时不准闲杂人等接近并有练习团的士兵守卫。“中正堂”两侧则各有一座亭子。
 
 
黄埔的“成都本校”时期也是中央军校在大陆时间最长且最稳定的一段日子,先后有近十期的黄埔生毕业于成都本校。
当抗战开始进入相持阶段后,大批具备较高文化素质及良好军事修养的黄埔官生们,由此踏出校门后奔赴战场,迅速充盈和弥补了军队所需的基层作战力量,并成为挽救民族危亡的生力军。下面这首名为《黄埔同学》的歌曲,在当时的成都本校内曾广为流传!
“黄埔的同学,前进,前进!
大家一条心,踏着先烈血肉筑成的路。
我们是中国的钢城。
同学们,努力奋斗向前进!
挺着胸怀,努力迈进,直把敌人杀尽!
努力迈进,努力迈进,努力发扬吾校精神!”
 
 
 
 
 
(笔者注: 上述几张图片来自一段由美国记者所拍摄的成都军校视频。在国内与海外的诸多回忆中国抗战的纪录片中曾被多次引用。崭新的德式装备,良好的精神面貌,优秀的青年黄埔军人,这些无疑都成为当时国府用于宣传抗日的最佳素材。)
 
成都本校时期与南京本校时期的主要区别在于:
a. 学制缩短以适应战时之需要。
从南京撤退后,自十二期开始,学制均不满三年。短则一年不到,长则两年有余。以补充前线所急需的低级军官。
b. 在文化课教学方面,更注重实用性。
比如在外语方面,除英语外还强调针对日语的学习,以便今后上战场时可以被使用。
c. 受成都本校条件的限制,一些技术性较强的专业委托其他军校代培(炮科,辎重科,通信科,工兵科等)。
这些专科性质的军校多处于偏僻的山乡办学,施舍等教学条件较差。西迁后的一些教学点完全是白手起家,甚至地点也不固定。比如炮校离开南京后,便先后在湖南零陵,广西鹿寨,贵州都匀等处办过学。
d. 硬件设施较简陋。
军校落脚成都后,由于规模远大于以前的分校。便另外新建了一批简易的临时营房,马厩,炮厂,厨房,洗澡间等。这些建筑用木料做屋柱,将编好的竹片抹上泥土权当墙壁,屋顶则用稻草覆盖。这样的营房是夏热冬寒,晴天时阳光透过稻草屋顶直射入室内,雨天则漏水严重,室内的书籍,被褥等均会被淋湿。如遇大风天气,那些覆盖在屋顶的稻草大部分都会被吹走,学生们只能在室内搭起帐篷或雨衣来抵御。
e. 物质保障&供应跟不上,学生生活待遇差。
国府西迁重庆后,各类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蜂拥而至,加之大批逃往后方的百姓,从而迅速导致四川粮食供应吃紧。1939年开始,成都出现粮荒。军校伙房经常买不到米,学生每天只能吃两顿饭,忍饥挨饿导致训练时体能无法跟上。有些学生甚至晕倒,还有的患上了夜盲症。十八期二总队工兵科学生鲍直才曾回忆道:“军校伙食很差且经常吃不好,吃不饱。一天每人25两米,米饭质量很差,里面混着稗子,谷子,石子,草籽等杂物,我们称之为-八宝饭。这种米饭吃起来没有一点黏性,而且闻上去有臭味,实际上是腐烂的米做的饭。这种米是四川的不良地主拿出来交纳军粮的。类似这种饭,开始时一天还能吃三顿,到后来就只能一天吃两顿了。开饭时六人一桌,中间一盆共用的菜,带汤,经常是空心菜,白菜,但却没有肉,甚至连油都很少。一个队一百多人,一天的食用油供应量只有半斤。伙夫把油拿来炒辣椒粉,菜汤煮好后在上面浇上一层炒好的辣椒粉,看起来油乎乎的。其实辣椒粉下面是清汤,这种菜越吃越饿!“
 
成都本校时期的教学大纲仍沿袭了南京时期。但在教学质量方面却并未降低要求。为了完成学习任务,甚至晚上的自修时间也被改成了正式的课堂教学。一些科目(如:炮科),还有苏联军事专家指导工作并担任授课任务。本国的教官则大多从“保定军校”或黄埔军校毕业,也有些是留日或留德归国的。还有一些教官从军校毕业后参与了作战,有实际的战斗经验,其后再回到军校来授课,他们的战术教学则更加具有针对性。成都军校位处内地四川省,周边少数民族居多,因而也趁势招收了一批少数民族学生,组成了“少数民族入伍生营”;而其他如军官总队等,则都是临时召集且无固定编制的。
 
成都本校的教务体系大致如下:
a. 校本部的编制
校长:蒋中正(挂名)
           关麟征(黄埔一期生,1946年7月起接任军校校长)
 
 
关麟征 黄埔一期时的学生照
教育长:陈继承
办公厅主任:刘祖舜
政治部主任:邓文仪
教育处处长:黄杰,黄维,孙元良(先后次序)等。
 
b. 学生总队的编制
学生总队与一个步兵团的编制大体相同。总队部有总队长(少将或上校军衔),总队附(上校一名/中校一名),训育主任(上校)。下设副官室,书记室,军械室,军需室,政训室。各室编制人员与业务同步兵团。总队下辖三个或四个大队。
 
中央军校校旗
中央军校校徽
 
 
 
 
附录:黄埔十四期一总队学员毕业照
       (资料来自笔者所藏之文献)
 
      第八队&第九队&第十队
 
 
 
 
编辑:圆圆
★微思客重视版权保护,本文经作者授权首发于微思客,如果需要,欢迎转载,请务必按下述要求进行:本文转载自“微思客WeThinker”微信公号,并标明‍‍作者。
话题:



0

推荐

微思客WeThinker

微思客WeThinker

432篇文章 6年前更新

秉持“跨界思维、国际视野、协同探索、分享新知”的理念,聚焦公共生活,致力于推出原创内容的志愿者团队。网站:www.wethinker.com 联系邮箱:wethinker2014@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