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个人数据为什么成为了商品?

李汶龙

当我们在谈论数据买卖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要简练地说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个特殊的视角,一个内生于交易之中的视角,这便是利益。没有利益,也就没交易,利益是所有商品交易的归宿。那么,买卖数据能够获取利益吗?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但是问题在于如何获取?换言之,为什么买家会花钱去买数据,他们的需求又在哪里?

行文之初,有必要澄清概念,不然无益于接近问题的本质。首先是交易问题。当我们谈及数据的买卖,最先进入大脑的模式多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模式。若在这种语境下,数据买卖无疑不是合法的,原因很简单,在法律上那些控制我们数据的人“无权处分”。但是,实际中的交易要复杂得多,我们应该讨论的也不是这种明显违法的行为。实际上,数据仍在在交易之中,并以一种更为复杂的方式产生着利润。

其次是数据问题。数字社会中我们的生活被高度数据化,产生了巨量的数据,以至于我们需要不断创造更大的单位才能形容数据的总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数据交易都是我们关心的问题,只有与个人息息相关的才是所谓“数据买卖”讨论中的对象。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很难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大数据就意味着没有确定的目的去收集进而使用数据,因为我们无法对数据挖掘展现出的相关性进行预测,换一种说法就是,大数据是潜力无限的,我们也不知道这座富矿会挖出什么样的宝藏。

这样的局势带来了两种结果:第一,人们都多少感知到了大数据潜力的存在,但是因为技术、经验等多方面的限制使得我们还没有能力去发挥它最大的实力,我们目前能做到的就是存起来待用。因此,数据成为了互联网中新的货币,所有市场参与者都对数据趋之若鹜。第二,结果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大数据的标准操作模式,即先收集,后使用。因此,数据量越来越大,但数据却并不消亡,可以永久存活在服务器中。

虽然我们不能从宏观层面为数据买卖提供一个明确的动机,但至少目前而言,数据存在着实际的价值为商家所看重。我们虽然无法预测大数据会给我们带来一个什么样的新世界,但目前数据却给我们带来了更加准确的预测能力,而这也是现阶段数据买卖盛行的主要原因。

对于商家而言,顾客就是上帝,而了解上帝的癖好无疑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哪个商家能够满足顾客的所有需求,因此每一个商家都有自己的目标人群。在数据影响商业实践之前,目标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是盲目且高成本的,所谓的商业营销往往要把范围铺得很大,才能确保其中有感兴趣的人,而这是信息不对称所致。数据产业的兴起改变了这一格局,有效地弥补了需求信息的缺失,使得商家更了解自己顾客的需求所在。基于数据进行广告投放和商业营销无疑会更有效率,也就节省了很多的宣传成本。因此,本质上数据买卖利润的产生是因为宣传成本的下降所致。

(待续)

★本文经作者授权由微思客推送,首发于“微思客WeThinker”微信公号(wethinker2014),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作者李汶龙,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传媒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微思客WeThinker编辑。 

话题:



0

推荐

微思客WeThinker

微思客WeThinker

432篇文章 6年前更新

秉持“跨界思维、国际视野、协同探索、分享新知”的理念,聚焦公共生活,致力于推出原创内容的志愿者团队。网站:www.wethinker.com 联系邮箱:wethinker2014@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