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破解天才艺术家—从达文西到毕加索

法兰蔻

最早艺术家的定义,是训练有素的工匠 (craftsman / artisan)。在希腊时代,柏拉图明确地区分视觉艺术与诗歌的不同,艺术工匠的社会地位远低于诗人,这样的区分超过一千年几乎没有改变。一直到文艺复兴时代第一位艺术史学家乔治˙瓦萨里按照时间为横轴,艺术家传记为纵轴,梳理艺术史发展,他为艺术史学创下几个准则:首度出现「艺术家」的专职,对于艺术的想象,以及天才艺术家的想象。然而,「艺术家」与「艺术工匠」真正的分家在1762年法兰西学院的字典定义两者的不同,艺术家是「he who works in an art where genius and hand must concur」,而「艺术工匠」是「a worker in a mechanical art, a man with a trade」。艺术家具备的特质就是要有原创性、启发或热诚、想象力及创作力、还有自主性或者说自由度。艺术家这些特质虽然从文艺复兴时代开始发展,但是,一直到19世纪中叶才算是真正达到极致。

1

文艺复兴时代—艺术家受到宫廷与教会的赞助


(达文西 红色粉笔画的自画像)

若把时间推前到中古世纪,艺术工会(guilds)负责艺术工匠入会、训练、艺术价格订定与质量筛选。Cennino Cenninn的著作强调学徒要勤劳与服从的态度,并尽量模仿大师的作品,以迈向大师之路。工会制度也一直延续到文艺复兴时代,直到十九世纪中期才被打破。当时艺术赞助者主要是教会及宫廷,他们决定艺术品的内容、特色、材质、尺寸与展示地点,这时候的艺术史介绍通常从这些赞助的角度出发,最有名的就是介绍麦迪奇家族艺术赞助,这样的介绍甚至延伸到法国路易十四赞助,而艺术家一直到十九世纪中叶才成为艺术界的主角。

这些被赞助的艺术家收入以当时来讲算是中等,知名者甚至享有贵族般的生活水平。意大利籍的艺术家,不像当时北方国家艺术家受到当地工会的限制,他们可以游走与服务于欧洲各宫廷之中。他们的价值并不是由工会来评价,而是由艺术市场需求性来决定。文艺复兴时代,艺术家的社会地位提升归功于(1)人文学者认可他们的社会地位,艺术家已经从艺术市场赢得人文学者保障他们的艺术能力,人文学者了解艺术可以适时地传播人文思维或理念,(2)天主教宗及新兴君主的认同,(3)富裕城市的兴起。

达文西是首位改变这样师承关系的人物,他的艺术理论是师法自然,他改变单一向大师学习管道,从工作坊走向学校的模式,从实作到开始注意理论,并成立「Academia Leonardi Vinci」;这时,艺术的重点开始不在师法大师,而是师法自然,甚至运用科学方式及新方法于艺术。这类的学校或学院说明学习艺术管道不在只由工会所操纵,而工会影响力以及传统工匠霸权也破裂,传统工作坊的大师开始运用科学方法在于教学上。

除了学习机制的改变,「天才」的概念,也在文艺复兴时代出现。虽然「天才」是神赐予的礼物,但是,天才艺术家开始可以自主创作自己的作品,而非仅是神的代言人。然而,真正「原创天才」的概念一直要等到十八世纪才算是真正成熟,这样的概念也影响到艺术市场的转变,从有私人赞助者到利伯维尔场机制,艺术家的收入不再有保障,而是受到艺术市场自由机制的淘汰。

2

荷兰黄金时代—林布兰的起起落落


(林布兰生前最后一幅自画像)

十七世纪荷兰商人掌握全球贸易迅速增加国家财富;天主教势力被逐出荷兰,崇尚勤勉致富的卡尔文教徒兴起,对于艺术(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十七世纪荷兰黄金时代艺术风格与欧洲各国装饰宫廷的巴洛克风格完全不同,发展出以装饰新兴中产阶级家中的人物画,风俗画,风景画或静物画。当时散布于荷兰各地的艺术家行会对于整个艺术市场的扩张,特殊艺术风格的发展都有密切关系。

艺术家入会门坎低,行会的主要的任务包含艺术家的训练与规则,控制艺术市场,制衡南方艺术品的输入,这样输入是有关于西班牙与荷兰订定的十二年条约的关系的结果。当时艺术市场蓬勃,很多大师都成立艺术工作坊,向顾客接受订单,大量快速生产。

林布兰于1631-34年加入Uylenburgh Hendrick工作坊,负责艺术品生产,学徒教育,掌握阿姆斯特丹艺术市场。随后,林布兰离开他的工作坊,自己购屋,建立艺术工作坊,其运作模式包含(1)林布兰绘制草图,让学徒模仿他的风格,(2)林布兰绘把布局画好,让学徒发挥,(3)他让学徒绘制委托者肖像的帽子或者手,(4)学徒完全复制林布兰的风格。

林布兰在那个时代的社会地位是阿姆斯特丹商人,而非我们这个时代称为艺术家。林布兰经营自己艺术事业包含(1)除了经营自己的工作坊,林布兰本身也是经纪人,与其他艺术家订立契约,共同完成作品。以最有名的《夜巡》为例,3.6*4.4公尺,这份作品让他赚进1600基尔德,可以说是当时委托画的高价。林布兰需要有技术成熟的艺术家帮他绘制完成这类大型的历史画;(2)他与Hendrick的儿子达成协议,成为合作经纪人,共同经营欧洲艺术市场,刚开始是成功,然而,1675年因为荷法战争,导致财务发生严重危机,晚年几乎遭受穷困潦倒的地步,很讽刺的是,晚年的作品一系列的自画像却受到极高的艺术评价。

3

重新诠释艺术家—死后成名的梵谷

(梵谷生前最后一幅自画像)

法国于1677年成立法兰西学院,该院是卓越艺术家组成,透过沙龙,培养艺术家,特定的美学体系标准,这些标准符合获奖规则。这样的标准也在19世纪后半期被打破。

1850年起,艺术的概念转变,艺术不再仅仅注重艺术家的技巧,而是开始注重艺术家的想象力,创作力及独创力,重视艺术家的思想与观念,如何表现于艺术作品当中,因这场神圣化的结果体现在梵谷身上。梵谷也是激发年轻艺术家前仆后继地往艺术道路的一个指标性人物。生前穷倒落魄,默默无名的梵谷,经过怎么样的造成运动,成为一位神话般,圣人般,众人追捧的「天才」?

这样的造神运动是中介商成功宣传艺术家的典范。梵谷弟弟死前的遗嘱要求遗孀好好地推广梵谷的作品,直到她遇到出版商朱利叶斯˙迈耶—约翰娜与艺术商保罗˙卡西尔,三人开始创造梵谷的神话故事,迈耶—约翰娜擅运用诱导性的语言,并将梵谷与基督作一个连结,顿时,艺术家的身分,似乎与殉道者的身分进行一种连结,又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代背景,让这样的连结成为当时的一种集体意识。再加上奥图˙瓦克有意识地欺骗与制造伪画,让梵谷的名声更高。即使艺术史学家及大英博物馆馆长,不断地破除这样的谣言,但是大众依旧相信梵谷这样的神话。

从梵谷开始,观看艺术家的方式不同于以往。他是一个现代艺术家的典范,分界出传统艺术家与现代艺术家的不同。就艺术史上而言,他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就是说西方艺术一直到19世纪中叶产生很大的变革,这样的变革表现在1863「落选沙龙展」。这是一场以法兰西学院为代表的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或「前卫派」的一个裂痕。当时拿破仑三世为了平息众怒,举办这场沙龙,由公众来评断作品的优劣,这或许是一个公众对于艺术与艺术家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此,当时艺术圈氛围(1)艺术家强调独立自主的创作精神,1863年的落选展间接鼓励反传统的艺术创作,如后续的1874年印象派。(2)也说明社会阶层的改变,中产阶级所欣赏的艺术作品也与上层阶级的艺术作品有所不同。(3)学院评选艺术家机制的转弱。(4)更多大学设有艺术相关学系,文凭成为艺术家的一个门坎,而非专业技术。回到梵谷的艺术家身分,简单的说,以往不被认同的价值,现在被认可,例如艺术家「波西米亚(Bobemia)」生活方式,从他开始以后,就是一种艺术家必备的样貌,一个被神圣化的原型。

一旦新的典范出现,伴随着一些特色也随之而来:(1)凸显伟大艺术家的独特性的部分,例如在画作上的签名,公开出版书信与沉思式自传,用来证明天才艺术家创造力的源头与保证。(2)原本被认定的不正常的,变得可以被接受,甚至以价值。(3)「美」不再成为评判艺术品的唯一标准或价值,反而次于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创作过程与实验精神。艺术品不单单只是给人舒服的感觉,而是让公众了解「艺术家想要说什么」。(4)稀有性和难懂,天才艺术家的创作大都违反当时所订立的标准,一般公众难以理解他们的作品。因此天才艺术家的作品具有历时性,往往都是死后成名。

4

明星艺术家的崛起--毕加索

(Juan Gris画毕加索(1912))

梵谷的典范穿越到20世纪,世界各地的艺术收藏家疯狂式地收集他的作品,以日本更胜,梵谷或许不确定他会死后成名。20世纪的艺术家们认为透过适当营销方式,成就自己的可能性。艺术家如何成名? 艺术训练过程为何? 除了艺术创作,艺术家如何适应艺术市场的环境,为自己打造一个成名的机运。

若以毕加索为例来描述成名模式,第一阶段是他在学院接受正统美术教育训练,14岁考上西班牙巴塞罗那一座回廊美术学校,16岁完成学业。人生首展在1901年,由画商佛拉尔(Ambroise Vollard)安排《蓝色时期》画展。当时年仅20岁的毕加索,已经知道如何在首次展览,刻意地塑造自己营销网络,并成功地巩固艺术商,策展人及评论人的关系。

除了在艺术市场开打知名度,毕加索也力求艺术风格上的定位,1907年的《亚维侬的少女》开创一个艺术新领域:立体派,就是营销专家称「类别定位」(More advanced, less accepted),也等于达到第二阶段同侪的认可。第三阶段,1918年,毕加索找上两位艺术商将其艺术生涯推上最高点。保罗˙罗森博格以及乔治˙维登斯坦分别负责欧美两大洲的艺术作品销售,并于1939年在MoMA举办毕加索的回顾展,成功地将毕加索推上国际舞台,再加上适时的屏幕曝光及形象包装,毕加索成为国际知名艺术家,鲤鱼跃进龙门,一跃登天。

艺术家之所以成为艺术家在于他们天赋异禀的创作能量,而「天才」这个概念从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一直到梵谷形成典范。然而,从梵谷被动的造神运动,到毕加索的自我造神运动,可以看见艺术家角色的转变,不仅仅是艺术创作,同时必须洞悉时代变革,掌握艺术市场的转变以及消费者的需求与品味。艺术市场的掌握在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准则,这也是林布兰不仅能够适切的掌握市场品味,推出独具一格历史画的主因。因此,艺术,艺术家,艺术市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相互影响。

★本文经作者授权由微思客推送,首发于“微思客WeThinker”微信公号(wethinker2014)。作者法兰蔻,台北人,系微思客总监,博物馆工作者。 如需转载,请附上本说明,并附上本网页链接。★本文经作者授权由微思客推送,首发于“微思客WeThinker”微信公号(wethinker2014)。作者法兰蔻,台北人,系微思客★本文经作者授权由微思客推送,首发于“微思客WeThinker”微信公号(wethinker2014)。作者法兰蔻,台北人,系微思客总监,博物馆工作者。 如需转载,请附上本说明,并附上本网页链接。

话题:



0

推荐

微思客WeThinker

微思客WeThinker

432篇文章 6年前更新

秉持“跨界思维、国际视野、协同探索、分享新知”的理念,聚焦公共生活,致力于推出原创内容的志愿者团队。网站:www.wethinker.com 联系邮箱:wethinker2014@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