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图片源于网络)

女性主义与男女平等

刘满新

 

作者注:本人之前开展了一次话题为“女性主义与男女平等”的试验性的讨论课,因为是试验性的,所以当时只写下了简单的讨论提纲。现在有时间根据当时讲课的内容以及与同学们的互动所延伸的想法整理出这篇较为完整的讲义,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因为是讲义,着重在课堂上引起同学们的讨论,所以文中很可能出现引用的不严谨。若文中出现疑似抄袭,很可能确实有问题,本人将及时改正,谢谢。

 

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是"女性主义与男女平等"。主要内容很简单,就是女性主义feminism以及男女平等gender equality。但是什么是女性主义呢?怎样才算是男女平等呢?我们今天就来讨论一下

所谓女性主义,或者女权主义,并不是一个统一的观点,而是一系列不同的观点。所以我们很难定义什么是女性主义本身。我们今天会尝试对我们日常很熟悉的一些关于性别的想法开始讨论,一步步推进。所以今天讨论到的女性主义的想法,也可能是越来越激进。那,我们开始吧。

(首先讨论之前布置看的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Mona Lisa Smile。)

 

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最近网络上,大家的交流中,非常流行一个词:"女汉子"。大家的微博,微信朋友圈都在用这个词。大家有时会用它来自嘲,有时用来鼓励自己。"女汉子"这个词很有意思,指的是一些女生,比如在座的女同学,因为做了一些事情,拥有了“汉子”的称号,比如会自己换饮水机的桶装水,自己换灯泡,很能喝酒,喝完还自己大步走回家等等等等。之所以拥有“汉子”的称号,因为我们觉得,这些事情,都是汉子做的事情。

 

事实上,在许许多多方面,我们都会有这样一些想法,觉得不同的性别,就应该对应着不同的性格,活动,要求等等。我们几乎不用思考就直接接受这些想法,并且依之思考和行动。我们把这些关于性别的观念,叫做性别成见(stereotypes)。这些成见包括:

男性:独立,理智,非感情用事,进取,强壮,竞争,笨拙,老到,主动,硬朗,性主动(sexually aggressive),反叛,喜欢车,医生而非护士,做脏工作(出差,跑业务,修理等等),不做家务,不负责照顾孩子,玩电子游戏,运动,户外活动,指挥者,一家之主,脏乱,喜欢科学,工程,懂得换灯泡,越老越有魅力......

女性:依赖(小鸟依人),感情丰富,被动,敏感,安静,优雅,纯真,柔弱,风骚,情调,软弱,性被动(sexually submissive),易接纳意见,做干净工作(写字楼工,秘书等等),护士而非医生,不够男性强壮,应该赚得比男性少,最好的女生是留在家里的女生,不需要太聪明,不运动,不关心政治,比男性安静所以不做公开演讲,听丈夫的决定,做饭做家务,照顾养育孩子的主要负责人,看起来要漂亮,喜欢打扮,喜欢唱歌,喜欢跳舞,不玩电子游戏,不指挥,越老越没有吸引力……

 

这些描述,大概都比较符合当下较为流行的大部分想法。这些关于男性女性的成见,有些关于性格,有些关于个人行为和能力,有些关于性别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角色。我们一类一类来看看。

首先,我们有许多关于性别和性格的成见。比如我们认为,女生就是感情丰富的,动不动就噼里啪啦哭一场;女生就是敏感的,所以要时时刻刻注意不要刺激她们;女生就是柔弱的;女生就是爱美的。这些都是女生天然的性格。我们市面上流行许多所谓关于两性的心理学。

关于性格,我们可以问这样的问题:有多少性格特征是一出生就被完全决定的呢?比如说,是否一个人出生就是敏感的呢?或者出生就是安静的呢?

(讨论)

更进一步,有多少性格是一类人天生被注定的呢?

(讨论)

相信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即使性格的形成有着先天的因素在影响,但是,类似依赖,敏感,安静,优雅等等非常复杂的性格特征,很难被认定是一个人天生可以被决定的,更何况是一类人天生被决定呢。

很多时候,我们的风俗给予了我们强大的影响。比如当我们听到朋友生了女孩子,或者自己生了男孩子,我们已经开始不由自主地想像对他们的抚养过程。朋友生了女孩子,我们已经开始想像一个粉红色的房间,粉红色的衣服,漂亮的蕾丝裙子;男孩子就是蓝色的房间,蓝色的鞋子,牛仔装等等。(比如现在大部分医院都会给新出生的婴儿带上手带,写上父母名字作标识,女婴儿会用粉红色手带,男孩子就是蓝色。)很多时候,这些风俗让我们习以为常地把我们固定下来的这些对待男生与女生的方式用于抚养和教育我们的下一代。

又比如喜欢跳舞。我们小时候上学,很多情况下我们没有反思过就默认了,跳舞是女生的活动。凡是什么文艺汇演,要表演跳舞的,都应该是女生。当然男生也会跳,但是跳的必须是硬朗的街舞,强有力。女生一定是裙子飘飘的舞。某些情况下,我们会打压男生做一些"女性化"的活动。我们有时会嘲笑跳"女生舞"的男生,有时会嘲笑不斯文的女生。其实,在无形之间,我们已经是在这种截然的两性区别之下被教育,以及去教育下一代,使得我们依之而凝固某种对男女截然的性格上的区分。从我们的用语可以看到,我们用"娘娘腔"来形容拥有某种性格特征的男生,用"男仔头"("假小子")来形容某些性格的女生,等等等等,不可胜数。

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在社会学sociology方面有非常多的研究。在这里我们没办法深入,我也没有能力深入。在这里,我们的目的是探讨和反思,我们的关于性别的成见背后,是否有可靠的理由来支持。我们可以思考这样的问题,假如我们从小的教育就是性别中立的,不再要求男生必须如何如何养成"男生的"习惯,不再要求女生必须"女生地"如何如何行动,那么,真正的男女之间性格的差异还会如此巨大吗?就算女性天生具有某些特质,这些特质就足以决定一个人了吗?性格的一方面,可能仅仅只是一个人人格的小部分,然而,一个人是丰富的。这值得我们思考。

另外,我们的成见里面有许多是关于男女性别关系的成见。我们现在来讨论一下。我们先来看看一个例子。这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教授何光顺在微博上发布的一个"重要观点":

"让女生也早上8:30起来上课真是太残酷了,她们本来更应该有充裕的时间来打扮自己的。最好是女生能跟上10点的第二节课就好了,从7点-9点的时间应该用来化妆,吃早餐后再适当补妆,然后再优雅地进入课室,于是,男生因为美的感动和鼓励,就会赢得奋斗的动力了。"

(讨论看法)

从这个观点看,女生应该是美丽的,所以女性应该被允许更多的时间去化妆,打扮漂亮。作用是什么?优雅的进入课室,让男生因她们的美而感动,然后男生就会受到鼓励去奋斗获得成功。

这个说法,首先直接地认为,女性就等于美貌。女性都应该把自己的美貌当作自己应该选择的第一价值,其他都不能比漂亮更重要更值得追求。因为这是女性人生应该选择的第一价值,那么当价值冲突的时候,比如学习时间早,没时间化妆的时候,女性就应该选择美貌,选择打扮漂亮,优先于学习,优先于其他的价值。

而男生就是奋斗。何教授认为,男生的天性是努力奋斗,虽然偶尔需要一些感动和鼓励,但是他们天生的任务就是要成功,所以他们不需要为了美貌或者其他价值,去放弃奋斗和努力。

这样的说法,极其刻板的把男女性截然分开,而且是以简单的价值取向将他们分开。价值总有冲突。我们可能不反对美丽也是人生的很好的价值,一个很好的追求,但是当追求美丽跟其他价值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是否真有理由认为,女生作为女生本身,就应该为了美丽而放弃其他的人生价值的追求呢?

这个说法更大的问题是,它直接把女性看作男性的一个对象,一个物品,一个工具。女性就是给男性提供美的感动和鼓励的那个东西。女性仿佛就是从属于男性的一个物品而已,而不是一个完整的拥有自我意志,自我选择的,拥有人生的人。如果说,一个女生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人,那么她就并非只是为了男性获得鼓励而奋斗去化妆,去追求美。现在,我们的何教授直接认为,女生就是为了男生获得鼓励而去追求价值,仿佛就是说,女生是要打扮美美的,让男生观看欣赏。这时,女生成了什么?不过一个花瓶,不是吗?(08年北京奥运会,我觉得是非常讽刺的一届运动会。做礼仪的全部女生,都穿着青花瓷,美美的一个个花瓶的形象展示出来。)你们认为自己就应该是一个花瓶吗?

 

延伸讨论:色情文艺pornography是否应该被允许?其中一个反对色情文艺的理由可能就是,色情文艺中女性的形象都是对女性的对象化,女性的身体就是男性玩弄的对象,泄欲的对象。其中甚至,女性被强迫发生性行为,最后也会变得享受。参见Andrea Dworkin 1981,Pornography: Men Possessing Women; Catharine MacKinnon 1987, Feminism Unmodified.)

案例一:"我可以骚,你不能扰"行为艺术

关于男女性关系的成见,也包括关于性主动性被动的观念。我们的成见认为,男生总是性主动的,而女生总是性被动的。不仅仅"总是",而且是应该。看看我们日常的一些想法,可能这些是有意识的想法,可能是潜移默化不假思索的观念:女生就应该矜持。所以女生不应该主动挑逗男生,所有主动挑逗男生的都是坏女人。在中国,我们对于性的教育本来就已经很少了,但是我们依然会发现一个情况是,男生对性的学习的途径会更多。很多时候,女生之间的对性的讨论,都会被认为是伤风败德的行为,主动接受性教育更是不可想象的罪恶。

(讨论:电影中为女学生提供子宫帽的学校护士,被指为鼓动淫乱,后被开除。)

这种认为女生必须性被动的成见和想法,更是许多悲剧发生的原因。传统成见一直认为女性应该在性方面被动矜持,所以许许多多性骚扰性侵犯案件,都因为被认为是"丑事"而没有进一步的法律行动,让骚扰者侵犯者逃之夭夭,因为丑事不能外扬。在性方面,这些成见使得女生本身就认为,她们必须听从男生的指挥。男生才是性主动,女生是性被动,所以在许多情况下,避孕措施的使用由男生所决定,于是意外的怀孕的发生,生育等等都成立女性无法说了算的事情。更进一步,许多性行为的质量就变成了以男性的满足度来衡量了,甚至连性行为的开始和结束的定义,都是通过男性来界定(参见MacKinnon 1987)。那些追求性满足的女性,常常被冠以"荡妇"的名称。更多女生自己认为自己追求性满足本身就是可耻的。

 

(延伸讨论:处女情结。女性是男性的所属品,所以要完整的全面接收?)

案例二:“我的阴道说”

我们再看看性别成见中关于家庭的成见。

老婆妻子就应该在家里相夫教子。这样的想法大家可能觉得已经过时了,在新时代已经没有了。事实是这样吗?

 

      【中新网图片]】

(街道大红字宣传标语:贤惠媳妇时时处处给足先生面子,糊涂老婆大事小事都想掌控丈夫。) 

其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值得我们讨论,这就是double-day(以下的分析,参见Will Kymlicka 2002, Contemporary Political Philosophy, pp.386-388):拥有家庭的职业女性,常常被认为还需要负责家里的家庭事务,包括家务劳动。传统想法使得妻子需要负责较多的家务劳动,养育劳动,而这些都是无偿劳动。

如J. S. Mill所言,"如男性选择职业一样,女性结婚后,她就等同于选择了接手家务事的管理,并且接手维持一个家庭,养育儿女。这是对她能力的首要要求,这个目标将要求她长期的努力。于是,尽管并非全部的目标和工作都要放弃,但是她必须放弃那些与家庭要求相冲突的目标和工作。"(转引自Kymlicka 2002:386)

尤其是抚养孩子的责任。一个男性中心传统强盛的社会,我们很难会听说一个男人要为了照顾家庭和孩子而放弃一个事业,相反,他们会说,正是家有老婆孩子,所以要继续干大事业。而女性,一般都必须因为抚养孩子而放弃自己的职业追求,或者至少冲突时先放弃追求事业。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对比。为什么成功女性这么少,这么不容易?很多时候,我们的现实里面,都要求女性在家庭和事业之间纠结,但男性很少需要面对这种纠结。

 

(延伸讨论:为什么出生婴儿默认跟随父亲的姓氏?)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关于公共生活中女性的地位的成见。女性主义最著名的,应该是对女性权利的争取。女性拥有选举权,拥有各种政治权利的历史,比选举,权利的历史短得多。但是,除了政治权利,在社会待遇中,女性也面对许多不平等的对待。(以下内容直到"占领男厕"前,皆参见Kymlicka 2002:378-386)

比如性别歧视。我们如果尝试去找工作,登录各种招聘网站,或者到人才市场溜达一下,会发现写满了这些字眼:"只限男性""男性优先""要求样貌气质佳""未婚者优先"等等。(案例:郑楚然对话南方人才市场领导)

例如工作中的同工不同酬。直到1970年,英国的第一个平等待遇法案(Equal Pay Act),女性的平均时薪只有男性的63%。到1993年,也只有79%。

所谓性别歧视就是,只要生理性别上的区分并不是区别对待男性和女性的合理理由,这样的区别对待都是不正当的性别歧视。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因为真正的性别不同的原因,我们就不应该区别对待不同的性别。比如仅仅因为对方是女性,而不是因为她的工作能力而拒绝用到某一个工作岗位。

(中大考古学系的例子:怕女生辛苦而倾向招收男学生)

所以法律规定,社会的公职和地位,工作待遇,都必须建立在性别中立的原则。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性别中立的社会,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之中平等地竞争好的社会位置。

 

然而,这足够成为男女平等的社会吗?

MacKinnon认为,就算现在建立了一个性别中立的社会,男女性能够通过能力的高低而竞争同一个岗位,这样也是不公平的。要说明这种不公平,我们先看一个例子:消防员最低身高和最低体重要求。美国消防员招聘要求最低身高和最低体重,原因是消防器材需要一定身高一定体重的人才能操作。所以,在竞争消防员岗位的时候,这个规则是性别中立的,只要求身高体重。但是,当下的情况是,男性平均身高比女性高,这些规则就很容易刷走女性申请者。(Kymlicka 2002:380)但是,我们必须思考一个问题:这些器材为什么必须设计成1米75的人操作,而不是1米6呢?援引消防效率是说不过去的,看看二战时的日本,日本的平均身高没有美国高,但是战争器材的效率依然非常高,我们也没理由质疑日本在消防方面的效率。MacKinnon认为,归根到底的原因是,器材在最初被设计的时候,就是设计来给男性操作的,所以按照男性的一般身材来设计。

这里的问题不是传统对女性的歧视。消防员岗位的竞争的确是在性别中立的社会中,通过能力大小来进行的。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我们在社会中竞争获得的地位和角色,一开始就是为了男性而设计的岗位。由于长期的男性中心的历史,我们当下的许多社会制度和工作,都是为了男性而设计的,设计来让男性上岗。一个严重的例子:每天白天8小时连续工作制。

大部分工作在性别中立的条件下所要求的人,都不是学龄前儿童的主要照顾者。我们需要有白天8小时每天的连续工作时间。这样的设计使得工作者不可能白天去照顾学龄前的孩子。加上我们当下社会的看法,母亲是孩子的主要照顾者。这个制度加上这个看法,马上使得在竞争同一个岗位的时候,男性比女性就拥有了优势。即便还没有孩子的女性,都会被期待成为母亲而失去竞争力(延伸讨论:电视剧"咱们结婚吧"中高圆圆所面对的困境)。慢慢地,男性在社会中的优势就变得明显而具有了统治的地位。

造成这些结果的原因,当然就是太长太长的男性统治的历史。男性所设计的养育孩子和有偿工作之间的不相容,让女性受到极大的伤害。许多社会上的有价值的位置,都被男性所占据,而女性只能从事较低收入的工作,甚至在经济上依赖男性。(Ibid.,381)

结果,为了获得经济收入,女性就必须按照男性的要求改变自己。按男性的要求让自己变得更加性感,而不是去追求自己能力上的卓越,(电影中的Betty)认真就是为了嫁到一个好老公。觉得自己如果26岁还不能嫁出去,就没人要了。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使得女性越来越从属于男性。

所以,仅仅性别中立是不够的。在社会设计上面,我们需要照顾女性的因历史原因产生的竞争劣势。我们甚至还要照顾女性的特殊要求,让男女在竞争中能够处于真正的同一起跑线。例如建立公共的日托服务,或者以家庭为单位的对聘请家庭保姆的补贴等等;建立更灵活的工作时间制度,等等等等。

案例:占领男厕运动

案例:公共哺乳室

所以,要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社会建制更应该修改男性中心遗留下来的不公平的设计,以更能够照顾到女性特别需要的方式安排社会资源和社会政策。

 

来到这里,我们试图覆盖了关于男女性别成见的许多方面:性格,男女关系,家庭,公共生活等等。我们的讨论并不是为了去得出一个结论,甚至,我们讨论的内容和各种观点之间,都可能出现冲突。我们的目的是要去反思,我们一直接受下来的这些观念,是否正当,是否有理由所支持。许多现象,我们甚至没有意识到是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社会,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的男女平等,甚至一点都不平等。怎样才算男女平等,如何才能实现,这些都需要我们不停的思考。

最后,回应最开始的问题:什么是女性主义?我们整个话题讨论下来,女性主义这个词,只在最开始,还有这里出现过。我们中间的全部讨论,没有引入过一次"女性主义"这个概念。我们讨论所援引的全部理由理据,都是我们日常理性反思都可以找到和接受的。如果是这样,那么女性主义,不管是那个派别,其实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极端,甚至还非常的日常和普通。那,为什么我们竟然还不是女性主义者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以后继续思考吧。

★本文经作者授权由微思客独家推送,首发于“微思客WeThinker”微信公号(wethinker2014),作者系广东培正学院思政部教师刘满新。如需转载,请附上本说明,并附上本网页链接。

话题:



0

推荐

微思客WeThinker

微思客WeThinker

432篇文章 6年前更新

秉持“跨界思维、国际视野、协同探索、分享新知”的理念,聚焦公共生活,致力于推出原创内容的志愿者团队。网站:www.wethinker.com 联系邮箱:wethinker2014@163.com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