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百鸟朝凤》:敬送“亡人”
        文/重木
        《百鸟朝凤》是吴天明老师给像唢吶这样中国传统民俗艺术的一首挽歌,或者正确地说应该是给像唢吶这样经过千百年发展而融入进其中的那一股传统精神和气质的挽歌。我来自苏北农村,直到如今,村镇上只要有丧葬之事,各家依旧会请唢吶师傅。在当下中国众多依旧封闭的农村,在丧葬之事上请师傅吹唢吶依旧是存在的,当然,这样的状况在不久的将来或许也就会像吴老师这部电影中所展现的那样,日落黄昏般难以掌握地衰落和消逝。在我看来,唢吶技艺的消逝当然是电影中着重讨论的一部分,但讨论它的目的是为了对更重要的,融合在唢吶这门技艺中那一股流传了千百年的精神的惋惜。唢吶是“器”,它所承载的则是“道”;唢吶技艺的消逝,也是“道”的消逝。
        在本科的一门摄影课上,教授布置作业让同学们去拍摄那些正在消失的职业。在最后一节课的作业展示上,我们突然意识到有许多职业在我们未注意的时候走向衰落,而剩下的那些只是苟延残喘,不久于世。许多的职业在我们小时候还十分活跃和穿梭在村子与村子之间,但几乎是转眼时日,一切就变了。这样快速的变化,我想不仅仅发生在那些渐渐见了世面的小村子,也同样发生在整个中国。随着改革开放,恍惚间的变化或许会是一代人的深刻记忆。而随着科技进步和其他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入,我们再一次需要面对随之而来的冲击和其造成的改变,而像唢吶这样曾经如此紧密根植于中国传统的丧葬喜庆习俗的技艺,也必然遭遇不幸。
        电影中,“洋乐队”的到来是压死天鸣“游家班”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是直接导致他们丢饭碗的原因。其实从19世纪晚期,当西方国家开始进入中国,这之后的所有时代我们都在面对“洋”文化和其科学技术的强势传播,即使在中途因为一些政治原因而有过断裂,但这一挑战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重要的主体旋律。这是我们难以避免的历史和现实,即使在当下亦是如此。为什么那些可以存在千百年的传统技艺在19世纪以降便节节败退?因为中国遭遇了千百年未见的重大转折和变化。清王朝的崩溃不仅仅只是如中国过去历史上那样简单的改朝换代,随着它一起“崩溃”的还有许多依靠它的典章制度所产生或延续下来的东西。容器被打碎了,那么那些需要依靠这些容器才能存活下来的东西命运如何呢?
        近代中国的变化超过了我们所能想象的,落后挨打使得仁人志士急切地渴望彻底改变传统,抹掉一切,重新开始。在这样激进的思想下,我们最终走到十年“文革”浩劫,希望破除传统,刷成白色,在废墟上重新构建新的天堂。近代中国历史就是对中国千百年文化和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社会政治,典章制度与古老习俗的一路摧毁。所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吴老师的这部遗作,对其中所发生的一切也就可想而知了。这是你我都难以力挽而阻止的狂澜,也是如果不对其采取任何措施而必将会依旧如此衰落下去现实。
        这部电影是怀旧的,对于我这样出生成长在农村的孩子而言,电影里的许多场景和许多事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那些残存的传统的点点滴滴都有着一定的感同身受。那是一个消逝的中国乡村,或许当下有一些山高水远的地方依旧因道路和交流的不便而保持着原貌,但更多的或许都像我的家乡一样,开始拆迁盖小区,希望整理成一个现代化的村镇。在电影的前半段,我们从众多的细节里重新看到和回忆起古老中国残留在农村的一些传统:像从天鸣父亲到村子上的人对于唢吶匠人的尊重;像对于师傅的唯命是从和尊重;像唢吶匠人对于自己这们手艺的呵护与对其背后精神的敬重……有人说吴天明老师在这里是讲述那业已消失的中国传统的匠人精神,但在我看来,电影中的焦师傅早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匠人而已。
        天鸣的父亲告诉他,百鸟朝凤这只唢吶匠人最荣耀的曲子既不是一般逝者能享受的,也不是一般弟子就能学的。在技艺的熟练和悟性这一块,天鸣从一开始就不如自己的师弟蓝玉,但焦师傅最终没把百鸟朝凤教给蓝玉,而是选择了前者。这就像他在天鸣长大之后告诉他,自己当初为什么愿意收他为徒的原因一样,是天鸣本身的素养和德行让他成为百鸟朝凤最合适的接班人。在电影中,对于道德和德行的重视反复出现,无论是在焦师傅口中,还是天鸣父亲口中,甚至在其他人的表现中。就如上文所说,唢吶是“器”,是盛东西的容器,而在其中的是“道”,而这一“道”表现在唢吶学习和表演中就是双方的德行,唢吶学徒和表演者的德行与承受唢吶敬送的死者的德行。而这样的一种精神又不仅仅只体现在唢吶这一手艺中,它几乎体现在传统中国各行各业,甚至是每一个角落。
        当流传其后,塑造出中国精神的这一文化在先秦出现之时,注重道德,德行和素养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上至天子,士大夫,还是下至平民商贾,道德修养都是每个人的追求。在孔子及其后继者的思想中,“德”成为主流,并最终与“礼”结合从而得以塑造出之后的各项典章制度。“礼”普遍成各种特定的形式,而“德”则始终流传其中,只有如此,身体才有了灵魂而不至于成为行尸走肉。结合电影而谈,婚丧嫁娶在中国自始以来就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孔子对于丧葬礼俗的注重更使得它成为个人和社会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像唢吶这样的手艺显然是整个丧葬之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它的重视也在电影中得以表现。焦师傅在和天鸣喝酒到尽兴时说:“以前唢吶匠出活的时候,都是坐在太师椅上,孝子贤孙跪倒一大片,千恩万谢的。”正因为我们始终对丧葬之礼格外重视,也因为它所反映的不仅仅是子孙的孝道,而且也还是一个民族在面对自己和死亡时的态度。那是一种文化所孕育的产物,千百年流传,生生不息。
        这一段是让人心酸和流泪的,焦师傅拿出那把从二百多年前开始世代传下来的金唢吶,给天鸣吹一曲,尽情时他告诉自己这个徒弟,“唢吶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对于道德的修养,首先是从自己开始的,即所谓“修身”。对于焦师傅而言,吹唢吶早已经不单单只是一门手艺,而是像他在选择自己接班人时所说的那样,是“吹到骨缝里”的东西,是生命的一部分。所谓“君子守道”,焦师傅最后以衰暮之年为天鸣各处走动,且因为人手不够而帮他站台等等,这一切的表现所展现出的这一位唢吶师傅早已经超出了一位匠人的身份,他是我们传统中国中最为敬重的先生。
        我们曾称陈寅恪先生是中国文化的“托命之人”,所有的这些文化和蕴含其中的精神并非无根之水,它始终需要合适的“器物”去继承和容纳。这个“器物”可能是像陈先生这样的学人,也可能是像焦师傅这样的唢吶匠。当由传统文化孕育的人和任何微小的事物得以坚定不移地保存和传承下去的时候,精神便不会成为幽魂,而有所归宿,但就如余英时先生所指出的那样,近代中国的激进发展已经打碎了一切用来承接这些文化和灵魂的“器物”——无论是人还是像唢吶这样的民俗艺术。一些人学习西方知识技术,不耻于传统文化;而一些从传统文化走过来的学人又在其后的多次政治运动中被迫改造,抛弃曾经的思想,被重新填充。就像陈先生《男旦》一诗中所写的那样,“改男造女态全新”。
        在电影中,还有一些情节始终让我难忘,即在那样的村子里,对于师傅的依旧尊重。从焦师傅和天鸣蓝玉这对师生关系中,我们能看到其中古老的师道传承。尊师重道,这是千百年读书人所遵守的礼仪,也是对于知识和文化尊重的直接体现。在我幼时于家乡村子里的学校读书,父母称老师为先生,对其十分敬仰和尊重。“先生”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对于文化精髓和真理的尊敬。而先生之风,是守道育人,气节与德行兰蕙,对于传统的尊重和对于继承与发扬往圣绝学的坚定不移。这是中国士人的理想,也是德行如一的君子所应该做的事。
        君子和圣人并不仅仅只有读书人能成为,而是每个人都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而达到,焦师傅便是如此。他对于继承和传承唢吶技艺的执着,对于其精神的坚守。在金庄查老爷子去世,其子孙央求焦师傅为其演奏百鸟朝凤。就如天鸣父亲所说的那样,百鸟朝凤是大哀之曲,也只有德高望重的人才能享用。“不是钱的问题。”焦师傅这样告诉央求他的人。
        但最终还是钱的问题,随着时代发展,新一代的人们见了世面,很多人不再关心请唢吶匠时所需要遵守的传统礼仪。就如焦师傅所说的那样——“现在谁还拿我们唢吶匠当回事”——时代已经改变,在这个渐渐被外来文化浸染的小镇上,同样需要面对冲击所造成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往往会是致命的。随着越来越多村民开始请“洋乐队”,天鸣“游家班”的师兄弟已经难以通过吹唢吶来养活自己和家人。他们都只是普通人,需要活口,需要赚钱养家里生病或瘫痪的母亲。当焦师傅愤怒的把退出“游家班”的弟子教训一遍后,我们看到这其中每个人的艰难,无奈和痛苦。弟子一声不吭地任由师傅丢开自己的衣服和被踹,他躺在屋里的母亲也只是流泪。她并没出来阻拦,因为她知道是自己儿子的不对,也知道那是师傅教训弟子。而弟子也知道这些,但他又能如何呢?他需要赚钱养家糊口,这是他无能为力改变的事情,而焦师傅也知道这些,所以他最终一言未发地离开。在这场冲击中,每个人都遭受波及,带着给自己的无奈和痛苦被现实碾压,希望有条出路。
        这样的状况同样出现在天鸣身上,他努力持家但依旧困难,而也因为贫穷而无人愿意嫁给他。所有人都向现实投降了,即使是最后的焦师傅,他让天鸣接受文化局所提出的把唢吶表演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或许是最后的也是唯一的一条路了。在电影的最后,焦师傅背过身子远去,从此别过。而他其他的弟子也都已经找了新的工作。在西安,天鸣看到一个唢吶匠在吹唢吶讨饭,这是最悲哀的结局,但也是最有可能的结局。
        在电影中,吴老师通过对那些到西安工作的几个师兄弟的寥寥描写,向我们展现出整个时代发展和转型之下不一样的,时常被人忽视和隐藏起来的冰山一角。国家的繁华最终是牺牲这些千千万万个从农村出来,辛苦劳动的普通人的健康甚至是生命为代价的。他们无法控制地被卷入这一巨大的潮流中,而唢吶在这其中,就像其他民俗艺术一样,难以幸免。而不仅仅是这些,通过它我们再结合近现代历史,最终会看到这样一幅画面:被遗忘和粉碎的不仅仅是那些“器物”,被毁灭的还有依靠其传承和活下来的文化和精神气质。余英时先生在为其师宾四先生所写的纪念文章中称乃师“一生为故国招魂”,但最终我们发现无论是故国还是其魂,具已消逝,剩下那些零零碎碎的边角成为装饰新时代的花边,由此引起世人对故国的记忆,但时间已经太久远了,即使记忆也已经模糊。我们如今只有在博物馆一类的昂贵棺椁中去猜测和想象故国曾经的模样。
        焦师傅弥留之际,嘱咐天鸣,自己死后为其吹四台就行了。天鸣说:“师傅,我给你吹百鸟朝凤。”焦师傅说:“使不得,使不得。(其英文字幕翻译为:No,not for me,not for me.)”我们或许在许多地方见过这样的人,他们普普通通,一生守着某门技艺而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他们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从历史先辈们那里所继承和接下的责任,也能清晰地感觉到那些流淌在他们所继承技艺中的先辈德行、精神和气节。张横渠说“为往圣继绝学”,为的是开万世太平,而这里的“太平”并不仅仅只是表面的一张好看面目。当焦师傅向天鸣展现那把传承了两百多年的金唢吶时,他知道自己不仅仅只是自己,他接手下来的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唢吶,而是自古以来就代代相传的知识,而又不仅仅只是知识,还有先辈们之风。
        “百鸟朝凤,是大哀的曲子,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只有德高望重的死者才配享用。”而对于故国,对于那些让我们念兹在兹的传统文化和精神气质,宾四先生用一生为其招魂,而吴天明老师也在自己的晚年为其奉上这一部作品,敬送“亡人”。所谓“往者不可谏”,而是否还有“来者犹可追”,我们也是默默。
 
(图文编辑:陈锴,图片来源:豆瓣)
★本文由作者授权,首发于微思客,转载请联系作者或微思客团队,并注明:本文转载自“微思客WeThinker”微信公号(wethinker2016),并附上本网页链接,作者:重木。
话题:



0

推荐

微思客WeThinker

微思客WeThinker

432篇文章 6年前更新

秉持“跨界思维、国际视野、协同探索、分享新知”的理念,聚焦公共生活,致力于推出原创内容的志愿者团队。网站:www.wethinker.com 联系邮箱:wethinker2014@163.com

文章